黑龙江省公路网规划环评简本 1 规划概况 规划目标构建“省会辐射地市、地市高速通达、市县相互连通、乡镇全面覆盖”的省道网,与国家公路共同形成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干线公路网络,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规划布局方案省道网由普通省道和高速公路省道共同组成,总里程 14015km ,其中,普通省道 59条 11784km ,高速公路省道 9条2231km 。普通省道网由 1 条省会环线、 4 条省会放射线、 19 条南北纵线、 17 条东西横线和 18条联络线共 59条路线组成,总里程 11784km 。高速公路省道由 1 条环线、 3 条纵线和 5 条横线共 9 条路线组成,里程 2231km 。2 环境现状 自然环境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临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全省自东向西由湿润型经半湿润型过渡到半干旱型。也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干燥少雨,全省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60~70% ,其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相似,冬季气压较高,夏季气压偏低。省内全年盛行偏西风,松花江右岸地区盛行西南风,西部与北部盛行西北风。黑龙江省的多年冻土分布在西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地区,也是欧亚大陆高纬度冻土区的南部边缘。冻土区具有年平均气温低,冻结期长,降水集中,蒸发量较大,雪覆盖一般不厚的特点。黑龙江省水系较发达,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全省流域面积 50km 2以上的河流 1918 条。其中:5000 km 2以上的河流有 26条, 10000 km 2 以上的河流有 18 条。黑龙江省境内共有大小湖泊 6000 多个,水域面积3500 km 2。黑龙江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总量为 ×10 8m 3 /a,但分布不均, 各地区、年际之间变化较大。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总补给最 ×10 8m 3 /a ,但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且广大的丘陵山区目前开发利用程度很低,而且可开来量分布不均。黑龙江省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分为大兴安岭地块、吉黑地槽褶皱系和松嫩拗陷(松嫩地块),断裂构造发育,其展布方向有南北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四组,彼此之间多有切割和错断。属于东北地震区和东北深震区。黑龙江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胀融陷等为主。全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为 4大区域:东南部丘陵山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防范区、东北部低山丘陵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防范区、四大煤城采空塌陷防范区和江河沿岸塌岸、滑坡、泥石流防范区。黑龙江省土壤类型繁多,大部分比较肥沃。全省耕地总面积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力高的土壤占 70% 以上;林地中有 80% 左右是肥力较高的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牧草地中主要是盐碱土、盐化碱化草甸土和草甸土。黑龙江省农用地面积 万hm 2,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 ; 万hm 2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 ;未利用地 万hm 2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 。截至 2011 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 134 种(含亚矿种) ,占 2010 年全国已发现矿产的 % 。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 83种(含亚矿种),占2010 年全国已查明储量矿产的 % 。黑龙江省的自然功能区划共划分为 4个地区和 7个自然区。 社会环境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14 ) ,截至2013 年底,黑龙江省总人口 383 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万人,乡村人口 万人,全省人口分布呈现出中西部平原人口密集、中南部山地丘陵人口适中、东部平原、北部山地人口较稀疏的特点。黑龙江省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全省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 53个少数民族。 2013 年,黑龙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 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37509 元,近三年年均增长 % 。2013 年末共有文化事业机构 2376 个,博物馆 156 个,教育机构 12012 个,卫生机构 870 7 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 8707 个。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上的划分规则,黑龙江旅游资源可分为 60 种基本类型的 1361 处,占该规范所列的 68 种基本类型的 % ,已经超过了 60% 全国省级旅游资源丰富的指标线。 综合运输现状 2013 年,黑龙江省货运量为 64317 万吨,近三年年均增速为 % ,其中, 公路货运量为 45288 万吨,近三年年均增速为 % 。客运总量为 467
黑龙江省公路网规划环评简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