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景观水系.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设计原则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 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 增加湿地。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 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 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 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 使其不再能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迳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 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驳岸构筑; 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1] 如:曲折溪流、河网、湿地、湖面等。选择地势低洼地带,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样、规模不等的人工湖面。平时是人工湖面, 洪水来时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 2 地形处理河道挖方量很大,除堤岸用一部分土,结合湖面及景观的需要在适当位置营造局部区域内的微地形、中地形和必要的大地形, 且与周边的自然山体呼应, 让畅游其间人远眺群山叠翠、近看碧波涟涟,城绿交融、回归自然。 3 方案在满足雨季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模拟自然风光,营造人工湿地, 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集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知识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绿化景观工程。由基础绿化、景观工程规划、交通游览路线规划和城市道路景观线规划组成。 基础绿化设计方案植物景观设计注重以观赏性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 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 春夏观花, 秋观果, 冬观绿叶)、各种景观(水、廊、亭、塘、路) 的有机搭配, 与当地环境有机融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沿水体外侧建设 200 ~ 1200m 宽度不等的绿, 植物随河道缓坡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 旱地植物逐步交替;植物形态由低到高逐步演变。常绿和落叶结合的复层设计形成丰富的、生态效益很高的生态景观群落。主要绿化方式为: 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如图 1)。整个绿地系统平行于泻洪渠,分布着如下几种植被类型。 河漫滩湿地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 由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构成, 包括芦苇、菖蒲、干屈菜等[2] 。 河滨苔草种群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 5a 一遇水位线之间[2] , 用苔草、狗牙根构成单优势种群。苔草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 场地内原有大量苔草、狗牙根杂乱无章地分布, 可进入性较差。经过设计的苔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 河堤疏林草地在 5a 一遇的水位线和 20a 一遇的水位线之间[2] , 用狗牙根作为地被草种, 上面点缀枫树、楸树等乡土乔木, 形成一个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 在其间设置一些坐椅和平台广场。 堤顶行道树结合堤顶道路,种植行道树。 堤内密林带结合地形,由栾树、垂柳、合欢、桑树、皂角等乡土植物构成密林, 分割出内和外两个体验空间: 外是繁忙的公路交通, 是外向型空间, 内围绕内河湿地形成一个内敛的、环境优美的半封闭空间。

城市景观水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