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2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说课稿
狮山一小 罗志丽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2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说课稿
狮山一小 罗志丽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与此有关的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下面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一些设计思路。
一、说研究
(一)说联系: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对于“民风民俗”的学习,学生虽然学习过一些:如二年级下册的《难忘的泼水节》等,但并不是主题的深入学习。本文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为单元的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走进课文、阅读“阅读链接”的资料和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关于北京的春节的传统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为以后的课文学习作好学习迁移的准备。
(二)说目标:
针对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单元目标,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能通过理解重点句段,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热爱春节文化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上。
第一点是对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兼顾,后两点是在过程与方法上的体现。
(三)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在本文中,语言大师老舍的京味语言,描绘出的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些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
3
的四个日子中的重点句段及自己过春节的感受来品读理解,感受作者语言特点。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主要环节,所以,在学生展示了对文本的感悟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过春节的实际再次来谈,而且找准了说话点,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在学生展示了“元宵”的热闹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元宵时看烟花的情景。这样便于学生把自己与文本、作者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然后再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达到读懂作者、读出自我的目的。
5、对比阅读,迁移方法,写家乡的春节。
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阅读链接”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拓展。让学生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会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二)说新知教学的创新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