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教师赏识教育
--《给家长的忠告》 一
我去送儿子的时候,我说晚上去找个火柴,继续做手工,你要自己做,毛毛说她不会,我说爸爸协助你,毛毛说:她不会协助我的,她就是条疯狗。我只得说:爸爸这两天是得了疯病,但不是疯狗,我会捡回遗忘的宝藏!
5、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核心在于会爱--懂孩子
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但是往往不太会爱。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核心在于会爱--懂孩子!
懂孩子的秘决是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身上所有仿佛隐藏着两个小人,一种是“好孩子”,另一种是“坏孩子”。“好孩子”是指孩子身上和生俱来的潜力,目前的长处、长处和我们盼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坏孩子”是指孩子身上的缺陷、短处和父母不盼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东西。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所有在唤醒“好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家长也许会逼出“坏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有好状态。不懂爱,爱变害。目前部分教育悲剧是父母不懂孩子,违背规律地教孩子,不是“拔苗助长”就是“压苗阻长”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让孩子受不了。太多的父母用无知的“爱心”剥夺孩子快乐成长的机会。
6、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
每个孩子的婷婷三岁半时还一种字不会讲,当时我看了一本名为《幼儿才干开发》的书,简介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用教孩子说话的措施,1年我想铃木先生能把智力正常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我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神童呢?
婷婷还是本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婷婷的见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交觉得双耳全聋的女儿只要长大有口饭吃,我这个做爸爸的临终就能眼闭了。而目前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在我女儿幼小残缺的身体中。
盼望天下父母通过我觉醒后教育女儿成长的经历明白:我们不能选择孩子的天赋,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孩子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变化,孩子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8、逼迫只会换来抵御
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爱好?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措施行不通,要换个措施了。”她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忽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9、说你行,你就行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样灵由于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
孩子动作慢,我们当作是将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当作是未成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小,我们当作是将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成绩差,我们当作是将来的好,是差中求好;用这种赏识的态度看待孩子的缺陷和弱点,孩子就不怕出错了,目前的不行就会变成将来的行。
越是胆小的孩子,越渴望胆大;越是粗心的孩子越是渴望细心;越是动作慢的孩子越渴望动作快;如果还讲她胆小,粗心,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负面强化。就像头发少的人谈秃子问题,谁受得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恰恰反映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规律。父母的教育言行要多部分正强化,少部分负面强化。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样灵由于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孩子在父母的赏识鼓励下,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
10、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
唤醒好孩子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找什么感觉呢?找好孩子的感觉!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好多父母觉得考高分的孩子是天才,其实天才是一种生命状态。状态好就是天才,状态不好,天才也会变成蠢材!
第二招是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目前父母的教育老给孩子吃苦头,过度强调孩子努力了才干成功。怀疑孩子不努力,响鼓还要重槌敲。于是问题出来了,父母成天盯着孩子的缺陷,短处和局限性--“长处不说少不了,缺陷不说不得了!”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唠唠叨叨,非把孩子搞得恢溜溜的,觉得尽到责任了。而我教育女儿的特点是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由于对孩子而言,成功了才会去努力。父母对孩子应当“长处不说不得了,缺陷少说慢慢少”要把眼光集中在孩子的长处和长处上,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好孩子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周弘老师赏识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