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北京四合院-- 院落旧时的北京, 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 大量的建筑, 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 “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而“天棚鱼缸石榴树”,也只能是北京四合院中才有的景致。 1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 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 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 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 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 “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 “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 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而在山西和安徽的民居中, 却很少有将大门向南开的。因为山西和安徽的富户大都是商人, 商属金, 而南主火, 火克金, 克金则不能发财, 所以商户的大门大多是朝东开, 或朝西开。而北京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 官属火, 门开在南边, 自然会官运亨通。再次, 华北地区风大, 冬天寒风从西北来, 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北京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为最好,其次为坐西朝东的西房,东房和南房的朝向较差,不是理想的居住方位。北京人有“有钱不住东南房, 东不暖来夏不凉”的民谚,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 只要条件允许, 人们建宅时, 一般都要将主房定在坐北朝南的位置, 然后再按次序安排厢房和倒座房。在坐北朝南的院落中, 正房很自然地处在坐北朝南的位置, 不用进行人为调整; 但是, 在一些不太规范的街区, 尤其是缺乏规划属自然形成的南城居住区, 有些四合院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不得不将大门向东开或向西开, 甚至向北开。在这种情况下, 为取得正房朝南的效果, 就要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马炳坚先生主编的《北京四合院建筑》对以下几种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图说: 图1 是表示四合院四种基本方位的示意图。图中街北的二进院落是标准的“坎宅巽门”, 街东南角的四合院是一座比较标准的二进院落, 院子的最南端为倒座房, 向北依次为外院、垂花门、内院、正房( 北房)。由于这种四合院的宅门开在西北角, 所以, 进入宅门后, 要经过院子西侧一条狭长的通道才能走到院子西南角, 再由西南角的侧门进入外院, 之后, 再进入垂花门、内院。这种调整办法, 无疑要浪费一定面积的宅基地, 且使用起来也不十分方便。当然, 同类情况下也有将宅门置于东北角的例子。前公用库某宅宅门即位于院东北角, 进入宅门后, 经过院东侧一条狭长通道, 达于东南角的侧门, 进侧门后再向西进前院, 向北进垂花门, 进内院。可见, 同样方位的院落, 调整的方法可以不同。图中还有两座分别向东和向西开门的小院, 调整起来要相对容易一些。总之, 不管街门开向何方, 垂花门和正房的位置都应保持南向。至于调整的方法,要根据宅院位置、环境等情况而定,并无僵死模式。[1]
论北京四合院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