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第四章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学检验系
陈 万 新
编辑ppt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或组织化学)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技术研究细增高,其它各型粒细胞白血病时减低;白血病伴感染时增高。
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增高,PNH时常减低。
,如骨肿瘤、消化道肿瘤的肿瘤细胞碱性磷酸酶常为较强阳性反应。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方法一:Gomori硫化铅法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酸性磷酸酶能将底物(甘油磷酸钠)水解,产生-PO43-,与Pb2+作用生成磷酸铅沉淀,定位于胞浆中酶活性存在处,再与硫化铵作用,生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编辑ppt
试剂:
: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2. 工作液配制:
蒸馏水 37ml
6ml
(5%)硝酸铅 1ml
(%)β-甘油磷酸钠 2ml
(临用时现配):。
:1g甲基绿溶于50ml蒸馏水中。
编辑ppt
染色步骤:
1. 新鲜干燥涂片甲醛蒸气固定5~10min,流水冲洗5min,待干。
2. 入工作液37℃孵育2~3h,流水冲洗数次。
3. 稀硫化铵溶液浸泡2~3min,流水冲洗。
4. 甲基绿溶液复染10min,流水冲洗,干后镜检。
结果判断:
阳性反应呈棕黄色至棕黑色定位于胞浆中。
编辑ppt
注意事项:
1. 固定剂以甲醛蒸气为最佳。
2. 涂片应薄而干燥,否则固定后易脱落。
3. 此法稳定性、重复性好,染色效果最为理想。
编辑ppt
正常分布
1. 巨噬细胞、部分网状细胞呈较强阳性反应。
2. 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浆细胞呈中等强度阳性。
3. 粒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为阴性或弱阳性。
4. 红细胞系统、B淋巴细胞呈阴性反应。
5. 大多数组织的细胞含有酸性磷酸酶,前列腺细胞中此酶活性最强。
编辑ppt
临床意义
1.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T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均呈较强阳性反应。
2. 高雪细胞为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为阴性。
3. 某些白血病,成熟中性粒细胞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可呈弱阳性至中等强度阳性。
4. 用于某些肿瘤细胞的鉴别诊断。
编辑ppt
苏丹黑B染色(SBB)
原理 苏丹黑B是一种脂溶性染料,能将细胞内的脂类显示出来,呈棕黑色颗粒状定位于胞浆中。
编辑ppt
试剂
1. 固定剂 1∶9福尔马林乙醇液,即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10ml加无水乙醇90ml混合即得。
2. 苏丹黑B溶液( 5g/L ) 70%乙醇中,可用1月。
编辑ppt
染色步骤
1. 涂片用1∶9福尔马林乙醇液固定5s,流水冲洗,待干。
2. 入苏丹黑B溶液37℃孵育1h,流水冲洗,待干或滤纸吸干。
3. 瑞氏染色液复染,流水冲洗,干后镜检。
结果判断 阳性反应呈棕黑色颗粒状定位于胞浆中。
编辑ppt
注意事项
1. 涂片可不固定,直接入苏丹黑B溶液孵育。
2. 苏丹黑B溶液的温度升至37℃后开始计时。
3. 通常苏丹黑B溶液使用1月后, 染色效果会有所减弱;此时加入1g聚乙烯吡咯啉酮K30(吡咯烷酮)于100ml苏丹黑B溶液中,可延长使用时间。
编辑ppt
正常分布:
:粒细胞系统除早期原始粒细胞外,下阶段细胞均为阳性反应。
:部分细胞为弱阳性反应,颗粒细小疏松,弥散分布;部分细胞可呈阴性反应。
。
、浆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均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同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编辑ppt
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或POX)
方法一 Washurn联苯胺法
原理:当细胞中存在具有活性的髓过氧化物酶时,能分解底物H2O2释放新生态氧,将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后者与亚硝基铁氢化钠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定位于胞浆中。
编辑ppt
试剂:
1. 联苯胺溶液 88%~95%的乙醇溶液中,加360g/L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1ml,
《细胞化学染色》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