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悦”物无声——学校“悦”文化建设初探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底色, 只有在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下, 才能蕴育出有文化、有灵魂的师生。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设有特色、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是每一位从事基础教育的同志所关注的问题,作为一所农村基层学校, 我们对此也进行了努力的探索, 可以说激情与感动并存, 艰辛与收获同在。一、文化熏陶与精神引领是“悦”文化的发展核心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理念、学术精神、人文价值、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做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是把这种无形与有形的“总和”变成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 因此学校文化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文化为载体”, 实施“软性管理”, 从而实现“校园与校园人”的共同发展! 由于学校文化的形成需代代相传,相沿成习,所以应当在历史传统与现代育人理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这样的文化才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永璧小学创建于民国元年,历经百年沧桑,已成为一所颇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但学校不是一座静态的建筑群,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系统。只有为学校的发展不断寻找新的精神支撑点,才能使学校的品味与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此, 我们依据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 提出了“发展特色提内涵,书香球韵悦校园”这一总体设计方案,该方案继承和发扬“小篮球体育传统”,将“悦身运动”拓展到以“书香”为载体的“悦心行动”,积极打造以“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悦”即愉悦,张扬个性之悦,发展兴趣之悦,追求梦想之悦,承担责任之悦,相互分享之悦。它是一种身心舒展的美妙体验,是一种乐观豁达、积极有为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的生命历程。在以“悦“字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引领下,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新课程改革、学习型组织构建、信息化电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悠久历史与幽雅环境是“悦”文化的生成土壤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幽雅的环境是一种无声语言,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交往方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我校地处太行东麓的平原地区的一座千年古镇——永壁村, 其历史可追溯到 3500 多年前的商周时代, 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平整肥沃,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繁荣而在获鹿县(现更名为“鹿泉市”) 所有村镇中首屈一指。永璧小学位于永壁村东, 建校前曾经是千年古刹“金河寺”遗址,始建金代的大雄宝殿雄浑、古朴、庄重,体现了典型的金元时代的建筑风格, 为研究古代建筑、佛教艺术保留了可贵的实物资料。“碧瓦飞檐藏古韵, 雅园处处溢书香”, 漫步校园, 古寺的清幽淡泊与现代校园的朝气蓬勃相映成趣,佛教的济世仁善与师魂的大爱性德一脉相承。校园的东侧为“悦读园”,取“快乐阅读之意”。入口处,一幅石雕画轴上镌刻着《永璧小学吟》正是对这所百年老校历史与文化的概括与颂扬:“煌煌国度,文以昌隆。人生幻彩,源自启蒙。幸哉永壁,学府蜚声。百年烈史,历数峥嵘。金河如带,乡土蒸腾。黎民在望,桃李春浓。传经授业,蜡炬光明。释疑解惑,培养智聪。书香校苑,吟读沙龙。活泼天地,球韵时空。礼仪起步, 修养登程。乐观向上, 愉悦心灵。交流日进, 积累垂成。耕耘希望, 满目葱茏。”园内,老树虬枝,嫩草青青,花廊空透、竹影扶疏;影壁上,唐诗宋词, 梅兰松竹。行吟其间,心静气舒,厚
学校“悦”文化建设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