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议论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阅读简 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 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这里所说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 联系”,就是指议论文三要素之中的“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鲁迅立志揭 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 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 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 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 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 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 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 勤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 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 神话,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 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哲 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 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工夫。
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 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 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 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 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 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 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 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 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 志铭。
(选自《人民日报》2010 年4月 19 日,有改动)
文章第一段写鲁迅、哈佛大学的相关事例,这是运用的什
么论证方法?是为了引出怎样的观点?
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果把文章第三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 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 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再论解放思想
□陈继本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因不解放思想,就不能进一步发展进步。
为了进一步发展进步,必须解放思想。这一点早已达共识。既成
共识,何以难成现实,原因既复杂也简单。说穿了,即“屁股决
定脑袋”——既得利益和未得利益(尤其受损)集团、群体不吃 一棵葱,想不到一块。
举个最典型例子
骇人听闻的严重官场腐败,世所罕见的庞大“三公”消费, 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说轻点是方式)及机会不公、权力谋私导 致的贫富急剧两极分化,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