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⑪.心理过的注
息
引起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
状况
(2)有意注意: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影响因素:(1)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
: 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3。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条件:(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4 o注意的转移: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 种活动
.感觉: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
种类
感受器
反映属性
视觉
视网膜的视锥细
胞和视杆细胞
黑、白、彩色
听觉
耳蜗的毛细胞
声音
味觉
舌、咽上的味蕾的
味细胞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鼻腔黏膜的嗅细
胞
气味
肤觉
皮肤和黏膜上的
冷点、温点、痛点、
触点
冷、温、痛、压、
触
运动觉
肌肉、筋腱、韧带、
关节中的神经末
梢
身体运动状态、位
置变化
平衡觉
内耳、前庭和1规
管的毛细胞
身体位置变化
机体觉
内脏器官壁上的
神经末梢
身体疲劳、饥、渴
和内脏器官活动
不止常
(2)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受的刺激范围
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⑶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一种能够感觉建有另一种感觉的心 理现象,红-热
.知觉
概念: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种类:(1)空间直觉----空间特征eg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2)时间知觉----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顺序性
(3)运动知觉----空间位置移动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客观因素(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 别性
(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
奇特性、
主观因素(1)知觉有无无目的性(2)个体已有知识 经验的丰富程度
(3)个人的需要、动机、情趣、定势、与情 绪状态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
种属性整合
统一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观察: 含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品质:目的性、客观性、精细型、敏锐性
观察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性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观察、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录整理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提高培养良好 的观察品质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
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参与直观过程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品质:(1)敏捷性----速度和效率特征,首先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其次
集中注意
(2)持久性----保持特征,首先善于把实际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 体系中,
其次进行及时和经常性的复习
(3)准确性----正确和精确特征,首先认真的识记,其次相似的材 料经常比较
正确识记的事物同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