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往事依依
第二单元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3.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于漪: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主要著七 往事依依
第二单元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3.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于漪: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七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背景介绍
涟漪 浩淼 徜徉
风骚 浓郁 慷慨
凝聚 镌刻 谆谆
雕镂 素娥 婵娟
yī
miǎo
yù
kǎi
nínɡ
juān
zhūn
sāo
chánɡ
lòu
é
chán
一、读一读
绚 丽:
油 然:
眼花缭乱:
滚瓜烂熟:
津津有味:
谆谆教导:
鸦雀无声:
二、记一记
灿烂美丽。
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趣。
不厌其烦地教导。
形容非常寂静。
阅读文章,思考,作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有哪些?
小时候: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南乡子》(2)听教田汉新诗《南归》
: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3)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
体指的是什么?
一、研读文本
看画可以在作者脑子里形成生动的形象。
“我”是一个想像力非常丰富的孩子。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
么?
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形成的生动的形象。
~6自然段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4)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体会
国文老师教辛弃疾的词,诱发爱国情感
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白话文,引发对新文学的兴趣
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
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激发了我喜读诗词,爱好文学的激情。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
讲课情状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
一个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3)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
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
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
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
(4)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从作者自身受到启发: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
志趣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探究主旨
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句中“雕镂下”改为“留下”效果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2)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不好,雕镂很好地写出了印象深刻的
往事依依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