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R理论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BPR的内涵、背景、特点进行描述,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启示进行总体分析,对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BPR;高校教育;工作流程
【中造,实行一个通才信贷员代替过去多位专才并减少了九成作业时间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BPR理论与教育管理的结合。BPR理论是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随后,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IBM、科达、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纷纷推行BPR,试图利用它发展壮大自己,实践证明,这些大企业实施BPR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BPR理论尽管最初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而提出的,但这一理论的价值也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并且不少学者撰写了相关的文章。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与扩大、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非常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等国家在高等教育中引入BPR理论和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成为BPR理论和方法在高等教育中成功运用的典范。
二、企业流程管理再造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高校传统管理模式是以上级管理命令为核心,一切工作都围绕上级的工作计划与安排进行具体部署,从而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离开行政任务中心,具体管理工作则无从开展。通过业务流程再造,进行管理,则需要学校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转变,高校管理中心虽然都是为了人才的培养,但工作方式不是以上级行政命令为中心,而是以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的部署与安排,侧重流程管理,而不再是传统的“任务挂帅”。
另外,通过业务流程管理的信息化,还可以转变高校管理的“文牍主义”倾向。传统办公条件都是注重文件的制定、贯彻、落实,而且多为纸质化办公,不但造成大量的办公经费的浪费,更多是浪费大量的管理时间,文件的积累、整理也让人煞费苦心。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可以转变传统的办公理念,文件即时传达,即时批复,即时反馈,可以逐步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有助于人才的规范化培养。培养人才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如何由“学生”转化为“人才”,这需要相应的流程和环境。教育管理主要围绕这一转化来制定。具体而言,就是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从制定目的到具体条文进行全面的审视,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为准绳,对现行制度与条文存在的必要性加以重新审视,并对有必要存在的制度进行修改。如对于学生是否成才的衡量标准不是时间,而是真正的学识水平。学年制管理是一种不利于学生成才的制度之一,应该逐步地过渡到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学分制管理。
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大学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力。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是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质量评价机制。这种评价不应该来自上级主管部门,而应该来自受教育者、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教育虽然不能完全产业化,但将教育按产业的规律来进行组织却是可行的。因为教育不是纯粹的公共品,所以,正如企业将产品质量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一样,大学也应该把教育质量摆在首要的位置。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应该由市场来裁决。大学
BPR理论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