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切景语皆情语.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切景语皆情语
夏玉庚 “古诗文阅读”是2008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方面,将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习惯于应付客观题型的广大师生,特别是不少复习备考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往一切景语皆情语
夏玉庚 “古诗文阅读”是2008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方面,将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习惯于应付客观题型的广大师生,特别是不少复习备考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往往存在着惶恐心理,不知该从何处入手去提高自己阅读鉴赏方面的能力,从而适应这种“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完全可以从古代诗歌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可能考查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这两大方面着眼,而具体的突破口,可先选择诗中的景物描写。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理解好这个特征,对阅读和鉴赏古诗的意义非常重要。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大致可分为好的和坏的两种。由景物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考虑到景物与感情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不妨将感情方面的“哀”与“乐”也用来形容景物。下面,分几种情况简要举例介绍: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抒发对钱塘湖春行所见美景的喜悦欣赏之情,这可由尾联可见。中间两联写春天鸟和花草的情趣和生机,即是为了抒发后文“最爱”之情所作的铺垫,这里,美好景物和喜悦情感是和谐统一的。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例如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全诗集中表达的是对朋友杜甫的思念之苦,为此,第二句的“高卧”即是孤独的诗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不得已之举;第四句的"秋声"更是明显地渲染了凄苦的心情。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曰:“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鉴于情况不尽相同且各有代表性,下面以四首诗为例作简要分析。先看杜甫的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的景是美好的春景,可是后两句的情又是伤感的怀乡之情。这时一定要注意,全诗的中心恰恰是这后两句而不是前两句。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前面的美景就是为反衬后面的伤感之情服务的。再看这首《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三、四句虽然写到了芳树之花和春山之鸟,但是不是要表达赏春之喜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袭人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