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印软件业的比较与合作.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印软件业的比较与合作
孙 娜 中国和印度在全球化、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找到了改革开放的良好契机,并都将软件业的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两国软件业起步时间相近,产业规模相当,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从软件业的中最有增长活力的领域。根据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统计数据,2004年印度软件业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软件企业3000多家,软件服务业的产业规模约为122亿美元,2005年这一规模超过155亿美元。
软件业是高技术性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的软件公司数量比印度多一倍,但公司规模却远远不及后者。中国软件行业内存在大量中小企业,维持着未工业化生产的手工作坊生产模式,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在中国,员工人数达到千人以上的软件企业占全行业比例不到1%,50人以下的小企业超过全行业的60%,而印度员工人数千人以上的软件企业有上百家,软件企业的员工人数平均为166人,而中国仅为43人。印度3个最大的IT公司的总市值达到400亿美元,超过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的总和。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Tata市值80亿美元,,有员工接近3万人。,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25家,,%。,居榜首,但仅为Tata公司年收入的2/3,,。从企业的出口规模看,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印度拥有大批软件出口龙头企业,2003年其排名前三位的软件企业出口额相加已经超过中国软件出口总额。印度有8家软件企业的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我国还没有一家软件企业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中国的“内需型”与印度的“外需型”
中国软件产业在总量上虽与印度不相上下,国际化程度远远不及印度,2004年我国软件出口额达到28亿美元,同比增长40%,%,,%,%。中国软件的快速增长更多地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增长,属于“内需型”。印度软件业是出口主导型的,从1993年到2003年,印度软件出口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0%,凭借成功解决“千年虫”问题和欧元兑换系统,印度在软件外包市场上树立了成功形象。国外市场占印度整体软件产业规模比例一直超过75%,%。1997 年美国《幸福》杂志所列最大的500 家美国公司中有158 家采用印度的软件。2005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 强企业中有185 家采用印度生产的软件。







中国软件企业除规模小外,在软件生产管理标准化上也落后于印度。世界软件业进入工业化生产,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软件能力成熟模型”(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即CMM得到许多国家软件业的认可,成为软件过程改进的工业标准,一般政府及大型公司等软件外包订单的主要提供者需要外包企业有CMM3或以上等级的资格认证,而全球软件公司能够获得CMM5(最高级别)的只有7%左右。到2003年全球通过CMM5级认证的57家企业中,印度获得CMM 5 级认证的企业占42家,全世界拥有CMM4 级以上的认证的企业约有3/ 4 在印度。印度国家软件公司协会规定,凡拥有10 名职员以上的软件公司在2000 年前必须达到ISO 9001 认证,成为目前世界上软件公司获此认证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大多数软件企业管理运营还不规范,到2005年5月通过CMM5级认证的企业只有17家,通过CMM3级以上的企业仅有70多家,绝大多数还停留在ISO9002等级认证。


印度软件工业园区建设目标精,集中服务于软件业的出口和外包发展。1991年印度颁布《软件技术园区计划》,通过提供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良好的设施、配套服务和企业协作互补推动软件业和软件出口的发展。目前印度发展较成熟的软件企业集中性园区包括8个软件园和6个出口加工区。主要集中在班加罗尔、海得拉巴、蒲那等几个城市。其中班加罗尔现有软件企业1000多家,达到CMM5级认证的22家,,占印度软件出口总额的33%。印度针对这些园区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包括对软件业实施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政

中印软件业的比较与合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关羽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6-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