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牛羊病防治.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8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牛羊病防治
第一章 牛羊传染病
一、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
二、牛羊常见传染病
一、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免疫学诊断
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扑灭措施自实验室及疫苗厂,56%来自畜产品
病原
1、分类地位:微RNA科,FMDV属,仅一成员
2、血清型: 7个主型、65个亚型
我国主要是A、O和亚洲I型
欧洲主要是A、O型
病毒变异最快-抗原漂移
病原
3、形态特征: RNA病毒中最小者 ,圆形或六角形,20面体
4、病毒抗原 :基因工程苗主要是VP1产物
病原
5、体内分布: 水泡液、水疱皮、淋巴液。发热期血液内的病毒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口涎、泪、粪便都有
6、抵抗力:较强,耐低温 ,但对光、酸、碱敏感
7、培养:可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培养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偶蹄目为最
黄牛、奶牛>牦牛、水牛>猪>羊、驼
人中儿童严重、成人轻
易感性: 幼龄>老龄
流行病学
2、传染源:患病及带毒动物
病者水泡皮1克可感染100万头牛、10万头猪
3、传播途径:多途径、直接、间接
广泛污染环境
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羊群带毒)
猪是“扩大器”(排毒量大)
牛是“指示器”
流行特点
1、传播快:跳跃式、直线式流行
2、易感谱广:包括人
3、周期性:3年左右一次,但近年连续流 行,主要是动物数量大,更新快
4、季节性 冬春严重
5、顺序性:牛→羊→猪
症 状(牛)
潜伏期1~7天,一般2~4天。T↑至40~41℃,全身症状明显,并有流涎、吮吸声。
1天后唇内、口腔、舌面粘膜发疮,黄豆大,后融合至核桃大,淡黄转灰白,口挂白沫似胡须。1天后破溃,呈红色糜烂,体温下降至正常。
口腔水泡出现1~2天后,蹄、乳房皮肤发疱,很快破溃,糜烂,1周愈合。继发感染者跛行,化脓,蹄匣脱落,变形,卧地。
症 状(牛)
良性口蹄疫,病程1~2周,死亡率3﹪左右,但目前已上升。个别呈恶性口蹄疫,因心肌炎或者出血性胃肠炎而死亡,死亡率高达25 ~50%,尤以犊牛多见。孕牛可流产。奶牛产奶下降。
病理变化
常见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和烂斑
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黏膜烂斑和溃疡
典型的可见“虎斑心”
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活淡黄色条纹与正常的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
牛口蹄疫
症状
牛口蹄疫症状
症状(羊)
与牛相似,但轻。绵羊多于蹄部,山羊多于口腔发生水疱。孕羊流产,羔羊可死于心肌炎及胃肠炎。
症状(人)
也叫“鹅口疮“,一般由伤口及口传播,潜伏期3~6天,短者1天。牛、猪均可传染。第1期原发部位发疱,体温升高,第二期在指、趾间、舌面、鼻腔、面部、生殖器官发疱,乏力,不适,神郁,头疼,眩晕等。病程2~3周自愈合,幼儿严重。
鉴别诊断
蹄部和乳房无病变,病死率高。
多呈散发,无传染性。无蹄冠、蹄趾间皮肤病变。
发病率低,死亡率低。
地方流行性,有烂斑,无水疱。
防制
预防: ①一般措施:上报、封锁、隔离、消毒、扑杀、免疫接种
②疫苗:灭活苗,0型为主,但免疫效果差。
合成肽疫苗, 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
德国西部伊诺斯,为预防口蹄疫爆发,宰杀1500只羊。
英国,最先发现口蹄疫的埃塞克斯屠宰场已经焚毁了约300头猪和60头牛。
治疗
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及时对病畜进行治疗
精心饲养,加强护理,给予柔软的饲料
口腔:用清水、食醋或%高锰酸钾洗漱
糜烂面: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冰硼散
蹄部: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等,再用绷带包扎。
乳房: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洗涤,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他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以防发生乳房炎。
恶性口蹄疫:用强心剂和补剂:如安钠咖、葡萄糖盐水,用结晶樟脑口服
防制
治疗
全球性不允许治疗
01年3月英国洛克比焚烧发现的第一批患有口蹄疫的奶牛
台湾省对发生口蹄疫的奶牛进行集中焚烧
防制
西班牙吊车将死牛扔进处理厂
韩国在首都汉城南部60公里处准备掩埋一批已经感染口蹄疫的奶牛。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
概念
牛病毒性

牛羊病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485173816
  • 文件大小3.03 MB
  • 时间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