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编辑: 谢文世主讲人: 詹天宇制作人: 曾浩宇编辑人: 汪思瑞——贵州镇远古镇旅游规划?镇远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水系上游和贵州东南部,处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镇远古镇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民族与侗族等 2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 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 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 2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现已形成了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另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 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 160 余处。城内氵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 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 3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古镇开发“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 16字方针,古镇开发“迁旧建新”的模式不取;古镇保护,发展才是硬道理。古镇经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古镇开发和保护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古镇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将古镇保护下来,古镇有可能自生自灭。如果不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古镇景区不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分为狭义可持续发展与广义可持续发展两个部分。古镇文化、建筑、生态、民俗等资源的现状保护,是狭义可持续发展。使保护与建设在高标准的基础上和谐起来,文化有传承, 民俗有继承,建筑在原来的肌理和特质的基础上有创新,是广义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发展中的可持续,是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 4第二节规划原则?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则。既要保护修缮好古镇建筑,做到“修旧如旧”,又要让文化遗存“活”起来,让人们感受文化的魅力?二、环境友好的原则。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好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并给当地居民、投资者、旅游者创造生产、生活和宜居、休闲的美好环境。?三、产业整合的原则。古镇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要根据镇远的自然条件,强化传统的拳头产业,发展有科技含量并与古镇文化相契合的新兴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既让当地居民得实惠,也让投资者有效益。同时,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农业产业、传统手工产业、地方饮食产业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管理部门统一协同,各种产业协调发展。?四、可持续发展原则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合理布局、先易后难、优先开发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辐射范围广、服务当地民众多的项目,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实现永续利用?五、突出特色原则要突出古镇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合理利用古镇的区位优势;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自然特点、本地特色及民族风格。 5第三节旅游资源?镇远古镇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 160 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古城垣建有战神庙、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体系堡垒,镇远古镇是“山雄水美”之地。?1、主要景点?高过河自然风景区、舞阳河、青龙洞、石屏山、铁溪景区、中国北侗族最大寨——报京侗寨、古民居、古巷道、镇远古城、和平村、府城垣?2、特色美食?贵州饮食酸辣为主,镇远美食种类非常丰富、特色美食有:陈年道菜、酸汤鱼、牛肉粉、油炸粑、烤鱼、红酸汤、腊肉火锅、豆花火锅、苗家炸辣蟹、肠旺面、糯米粑、袁家嫩豆腐、镇远特色火锅等。 6 第四节:环境容量种类年供应量日平均供应量经济日容量(人) 粮食 98800 吨 270684 千克 299810 肉 10066 吨 27578 千克——蛋 773 吨 2117 千克——鱼 1769 吨 4846 千克——水果 172000 吨 471232 千克 94332 蔬菜 120000 吨 328767 千克床位 5700 张 5700 张 5700 7 ?生态容量: ?据调查,镇远生态容量中,最敏感因子为舞阳河水环境容量。目前舞阳河无任何水处理设施,以舞阳河 BOD 的含量为代表计算舞阳河的生态容量。?游客产生的 BOD 含量是约为 40克/人·日,旅游景区水体的质量要求是: BOD<3mg/L 。舞阳河丰水期为
贵州镇远旅游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