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 2. 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 了解两个句式: “无乃……与”“何以……为”。 3.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教学难点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投影胶片、教学磁带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析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张,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 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 形成了多种流派, 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 各抒己见, 争辩不休,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 先秦诸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今天, 我们学习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二、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投影孔子( 公元前 551 ~前 479 )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 主张以德服人, 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 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 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 贤弟子七十二。《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请大家详看课文注释①。三、简介背景《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 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孔子时代的鲁国, 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氏贪其土地, 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 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 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四、熟读课文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条件好的教师范读。(一遍) ①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没听清读音的字画出来。②进一步明确读音。 2. 教师出示投影,以此检查读音掌握情况。投影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颛臾(zhu ānxū) 虎兕(sì) 出于柙(xi) 社稷(jì) 之臣则将焉用彼相(xi ā ng) 矣 B 颛臾(chu ǎnyū) 虎兕(sh ì) 出于柙(xi á) 社稷(sù) 之臣则将焉用彼相(xi ā ng) 矣 C 颛臾(zhu ānyú) 虎兕(sì) 出于柙(xi á) 社稷(jì) 之臣则将焉用彼相(xi à ng) 矣 D 颛臾(zhu ānyú) 虎兕(sh ì) 出于柙(ji á) 社稷(sù) 之臣则将焉用彼相(xi ā ng) 矣 ~3 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如发现读音错误问题及时纠正。 4. 分组朗读 5. 全班齐读。 6. 要求学生各自结合课文注释朗读,大致疏通
季氏将伐颛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