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LED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随着终端厂商加速布局和产业链的持续加码,MiniLED技术在2021年迎来商用元年,并有望在未来几年有望催生一系列投资机会,将对LED行业和半导体显示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MiniLED背光技术成熟,LED作为LCD面板的背光源,使其具有超高对比度、高色域、高动态范围(HDR)的优势,从而大幅提升显示效果。
相比于传统背光,MiniLED背光能在更小的混光距离内实现更好的亮度均匀性,且由于采用局部调光设计,其拥有更精细的HDR分区,并大幅提升液晶显示的对比度。
Mini背光是在室内市场中对LCD技术的提升与增强,成长逻辑主要在中大尺寸(10-110寸)高端市场先替代OLED等,成本下降后有望再逐步下沉至中高端市场。
2019年以来,MiniLED背光技术逐步应用于高端显示器、4K/8K大尺寸电视、笔电及平板当中。
目前MiniLED背光电视的成本相对普通背光类电视偏高,Mini背光产品前期主要定位高端市场:大尺寸方面,电视以65寸、75寸、86寸为高端主流机型;中小尺寸方面,笔记本电脑与平板以中高端系列为主。
集邦咨询调查显示,在中大型显示屏市场,~3倍。
以65寸4K电视为例,传统背光模组价格为100-400元人民币,若采用高端侧入式显示器模组,成本约为350美元;若采用带有量子点增强膜的LED背光LCD模块,成本约为600美元;若采用被动式驱动MiniLED背光()的显示器模组,成本约为650~690美元。
MiniLED背光分区数量与MiniLED芯片数量直接相关,较高的分区数量对应着大量的MiniLED芯片和高端封装技术,而较低的分区数量则仅需少量MiniLED芯片和普通封装技术。
根据Trendforce数据,在MiniLED产品中,背光模组成本占整体显示屏成本比例高达66%。因此,MiniLED背光仍存在巨大的降本空间。
2021年,在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厂以及苹果、三星等终端品牌厂推动下,预计将有多款更多新款电子产品将采用MiniLED背光,其市场潜力值得深入挖掘。
随着MiniLED背光产品放量,上游产业链技术成熟度有望进一步改善,并推动分区数量等基础参数提升,从而实现技术端优化和成本端下沉,最终助推MiniLED背光进一步普及。
直显端
MiniLED直显已于2018年量产,起初主要用于商业广告与户外大型显示等,目前在LED产业链厂商布局下已具备技术、产能、良率条件,有望进入4K/8K大尺寸LED显示领域。
MiniLED直显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高速响应、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势,主要应用于办公会议显示等室内商业显示市场。
MiniLED显示面板的设计理念是将MiniLED芯片直接作为显示像素点,以此提供成像的基本单位,从而实现图像显示。其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高速响应、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势。
受限于芯片尺寸,MiniLED面板无法做到百寸以下,因此消费类显示市场仍需静待MicroLED技术成熟后开启。
直显制造商包括利亚德、洲明科技、雷曼光电和兆驰股份等。
2020年,利亚德与晶元光电在无锡成立全球首家Mini/MicroLED量产基地,主要
MiniLED 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