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州市区道路网络深化规划研究.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广州市区道路网络深化规划研究摘要:面对国民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急速膨胀, 城市发展方向和结构在不断调整, 交通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支撑城市活动的基础设施道路网络, 规划调整已势在必行。本文就广州市区道路网络深化规划, 在目标制定、方法内容、技术标准、空间布局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规划管理工作规范化、图则化、程序化打下基础,对国内其他城市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实践参考。关键词:广州市区路网深化、空间布局、技术指标一、引言近十年来, 广州市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13% ,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 交通需求总量不断增加。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 WTO 世贸组织,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需要提高社会服务效率, 尤其是要提供 2 一个高效率的交通系统,以保障社会各个环节的高速运转。 1984 年制定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形态沿珠江发展, 由旧城区向东形成天河、黄埔的带状形城市结构。 199 5 年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布局有了较大的改变, 发展策略是依托旧城,向东、向北伸展,形成城市三大组团布局, 呈“L”形结构,城市建成区从 259km ,发展到 385km 。 200 0 年番禺、花都撤市改区后, 给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了机遇, 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南拓、北优、东移、西联”的基本方针, 未来将形成“山、城、田、海”的发展态势。随着交通机动化程度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 而自行车保有量却不断下降, 城市道路交通正从以往的混合交通向汽车交通演变。城市发展方向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 引起了道路网络形态的变化。外围公路网络的发展, 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络成为区域公路主骨架, 迫使城市出入口道路等级相应提高。城市规模与结构、交通机动化与汽车保有量、外围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主要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使原有的道路网络规划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必须对道路网络规划进行深化调整。二、道路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 3 1. 道路交通特征(1 )车辆保有量大幅增加 1990 年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为 万辆, 2000 年 69. 2 万辆,十年增加了 倍,年均增长 % 。其中小客车增长迅速, 2000 年达到 万辆,比 1995 年增长了 倍。(2 )外围出入口交通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 200 0 年外围境界线出入口全日交通量约为40 万辆/日, 比 1990 年 万辆/ 日,年均增长 % ,其中外地车辆占 62% 。(3 )路口流量大、负荷重市区主要路口白天 12 小时交通量超过 10 万辆,道路负荷重, 交通阻塞时有发生, 被迫延长高峰时段来平衡供需之间的矛盾。(4 )私人机动车步入发展阶段 4 道路交通中摩托车比例从 1990 年的 30% , 上升到 200 0 年的 43% 。私人交通机动化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摩托车转化,正酝酿向第二阶段小汽车方向转化。(5 )交通走廊进一步强化中心区东西向环市、东风、中山路交通走廊, 2000 年白天12 小时交通量为 34. 7 万辆/日,比 199 6年 29. 2 万辆/日, 增长了 19% 。南北向过江桥隧 2000 年 31 万辆/ 日,比 199 6 年 万辆/ 日,增长了 35% 。 2. 道路网络主要存在问题(1 )道路结构失衡表现在道路系统结构不完善,缺乏快速路层次和环路布局, 道路功能层次混乱, 比例失调, 道路级别的衔接不当, 导致缺陷。(2 )道路容量不足 5 表现在主干路网标准低, 断面不统一, 车道宽度富裕, 自行车道较宽,容量不足,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3 )交通阻塞点增多表现在断头、瓶颈、错位,路口与路段能力不匹配, 缺乏渠化措施,给道路容量带来较大损失。交通问题严重, 已给广州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三、道路网络深化目标与内容 1. 深化的目标(1) 结合城市未来发展形态, 构筑广州城市道路结构性网络, 确定干道系统空间布局, 以加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和路网结构的完整性。(2) 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功能分级体系, 明确界定道路的等级、功能,形成由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的道路系统。(3) 结合周边地区公路网发展, 合理布局城市对外出 6 入口, 协调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公路网干线体系, 使城市空间向外延续, 增强城市对外吸引力和辐射力。(4) 提高路网容量, 减少交通瓶颈, 协调路口与路段能力的匹配, 合理确定道路等级比例关系, 以提高路网整体交通效能。转贴于论文联盟 (5) 确定道路技术标准、线路走向、红线宽度和交叉口控制形式, 并以图则形式加以明确, 提供给规划管理

广州市区道路网络深化规划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7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