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模式初探滨州经济开发区树人学校王元水农村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 是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问题。笔者从事劳动技术课教学之后, 一直把这些做为劳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一、转变观念,强化科技意识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把读书作为升学谋职的阶梯, 部分学生轻视劳动。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 感到升学无望, 破罐破摔。根据这一情况, 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 用劳技课讲到的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学农基地、有关村社和学生家里开展科技示范试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劳技课学到的知识有用处, 付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 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来。二、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能力农村劳技课教学, 要想跟上时代步伐, 必须把它放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之上, 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这个实践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 而要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劳技教育网络。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 校内、校外相结合, 建立以校田为基地, 以家庭为补充, 用教学带试验, 以试验促教学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运行机制。三、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开辟家庭实验基地为了扩大示范试验面, 推广普及科研新成果,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组建了“课外活动小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自家庭院搞微型蔬菜新、奇、特、优品种试验。这样, 就把学校的试验基地延伸到学生家中,促进了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四、根据当地情况,编写乡土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之本, 没有教材, 教学活动就难以实施, 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农村中学的劳技课,一定要针对本乡本上的现实情况去选材, 否则, 就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而, 无论讲什么内容, 都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编和处理上, 我经历了按需取材, 初编课本, 依据大纲合理调整,遵“纲”扣“本”, 统筹规划三个阶段。五、坚持“三实”原则,培养实用人才在具体实施劳技课教学过程中, 遵循劳技课的教学规律, 从劳技课的特点出发,坚持“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原则。 1 .坚持“实用”原则。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传授对象,教学环境等,都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减少教学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有轨性。(1) 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 安排内容。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是独立的学科,又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根据这个特点, 应按照学生不同年段的现有知识水平, 在考虑与其它学科知识相互照应的前提下, 有序地排列知识内容, 对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知识传授和训练。如一年级讲五大粮豆作物; 二年级讲经济作物; 三年级讲禽畜饲养。这样依照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学起来也易于接受。(2) 针对学校物力状况、自然条件, 建立基地。劳动技术课的基地建设, 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力和自然条件, 量“力”而行, 开展教学活动, 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可引导学生在自家责任田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 同时我校先后在学农基地建立了粮食作物实验田, 在校园开辟了蔬菜园和百
劳动技术课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