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唐朝与新罗的诗歌文化交流
高尚仁
〔师大学 国际汉学院, ,710062〕
摘要:唐朝作为中国古代鼎盛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着周边众多的国家。新罗在这一时等人,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新罗人在接到唐代人的赠诗后,理应有答诗,但那些诗之所以未能流传至今,或许是因为这些诗文集或诗选集未能被很好地编辑记录下来。此外,又或许是因为来往于唐朝的新罗人远多于往来新罗的唐朝人。但为数不多的新罗人能给许多唐朝人赠诗的事实,足以能够证明当时新罗诗人们的崇高地位,这也是证明新罗人在当时广泛而又积极开展文学活动的一个铁证。
-
. z.
真德女王太和三年〔公元650年〕,正月始号令全颂"遣使献给唐高宗,并开场行中颂"算的上是高规格的交流文颂。
"全唐诗"中收录的"太平颂" "太平颂"一文另有记载,在"국사〔国史〕"를 편찬한 시기는 545년〔진흥왕 6〕으로 백제보다 거의 2세기나 뒤진 때였다. 진덕여왕〔眞德女王〕이 지은 "치당태평송〔致唐太平颂〕"中有不同章。
,诗体为五言排律: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偕日月,抚运迈唐。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1]〔p102〕
"唐诗品汇"评为 “高古雄浑,可与初唐诸作相颉颃〞。
而作为回赠,唐玄宗也曾赠给新罗景德王一篇名为"赐新罗王"的诗。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玉帛遍天下,梯航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1](p189〕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皇帝隆基,作此诗时,中国正值战乱,玄宗罹难逃亡至,并从此失去帝位,这首诗在中国文献中没有保存。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没有收录。近世日本学者上毛河世宁纂集"全唐诗"未收诗篇,将此诗收入其"全唐诗逸"卷上。上毛氏所据乃国文献"东国通鉴",其云:“"东国通鉴·新罗纪" "东国通鉴"是一部朝鲜王朝时期官方编写的汉文编年体历史书,成书于15世纪。这部书籍由徐居正、*孝恒等学者,奉朝鲜成宗之命编撰。1446年开场编写,1485年完成。
:‘唐天宝十五年,遣使朝帝于蜀,帝亲制十韵诗,手札赐王曰:嘉新罗王岁礼朝贡,克践礼乐名义,赐诗一首’。〞
上面两首,是两国政府间的赠诗,而同时,两国的文人学者、僧侣之间也有很多的赠诗。新罗僧人在诗歌中所表达出的文学才能,深受唐朝诗人及僧人们的欣赏及尊崇,并且在长期的接触中,互相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因此,唐朝诗人在新罗僧人学成归国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赠与新罗僧人,以抒发友好之意,或互相唱和进展文学交流。例如,释贯休的诗作"送新罗僧归本国"
-
. z.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唐朝及新罗的诗歌文化交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