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三百首归园田居·其一.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三百首:归园田居·其一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憧憬新生活的心情;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由于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牵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伸展,得其所好。开头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高兴,心情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寻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寻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非常舒适幽美、清爽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自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闲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其实,梦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抱负: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固然不行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视了生活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劝慰。——文学经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画,以此显出仆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覆盖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静的意境,单这近景还缺乏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安静安详的感觉,似乎这世界不受任何力气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如同电影镜头渐渐拉开,将一座布满农家风味的茅舍溶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好像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遗忘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妙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寻常的鸡鸣狗吠,由于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抱负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行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

古诗三百首归园田居·其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TONGMU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6-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