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
word
【目录(mùlù)】
内容摘要…………………………………………………………第1页
关键词……………………………………………………………第1第三人获得财产→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这里的虚构事实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合法身份〞、“履行能力〞的假相;虚构不存在的根本领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根本领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
  3、主体特征
  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例如如下几种情形就是名为单位实为个人实施的合同诈骗罪:〔1〕个人为进展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合同诈骗犯罪为主要活动的,应认定为个人犯罪。〔见最高人民法院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
word
1999年6月18日?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国有或者集体企业租赁给个人经营的企业。承租人利用企业名义诈骗的,应认定为个人诈骗。〔3〕国营或者集体企业为个人提供营业执照,名为集体实为个人的企业,企业人员以企业名义进展合同诈骗,应以个人诈骗论。〔4〕没有资金、场地、从业人员等有名无实的皮包公司,对它们利用合同诈骗的,应以个人诈骗论〔5〕由被挂靠企业提供营业执照,而由挂靠人员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挂靠企业,挂靠人员实施合同诈骗罪应认定为个人诈骗。因此是否以单位名义签订、履行合同,不应成为区分个人合同诈骗与单位合同诈骗的标志。实践中,应当注意从单位犯罪的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和利益归属的团体性两点把握终究是个人合同诈骗罪还是单位合同诈骗罪。而且,这两点之中,利益归属的团体性应当优先考量。对那些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而实际犯罪谋取的利益归属直接责任人员的合同诈骗犯罪一律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4、主观特征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成心,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仅存于直接成心中〞。因此合同诈骗罪这种目的型犯罪只能存在直接成心的形式。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可能存在间接成心,如行为人签订合同时对履约能力尚无把握,寄希望于将来的时运,合同签订后,先行占有对方定金或预付款,而后对履约抱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态度。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仅明确行为人不愿意积极履行合同,不能说明行为人有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此时只能引出两种民事法律后果:一是欺诈合同无效,二是行为人赔偿对方当事人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间接成心只能构成民事欺诈,只有当行为人无正当理由拒不返还定金或货款时,才能构成刑事诈骗。而这种拒不返还定金或货款的心理态度,只能是直接成心。
  二、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一〕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合同诈骗罪是目的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是立法对合同诈骗罪的抉择。有学者认为,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
word
但凡(dànfán)使用(shǐyòng)刑法(xíngfǎ)所规定的欺诈(qīzhà)手段的,原如此(rúcǐ)上均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当然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几种客观行为与“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密不可分。但某种含有欺诈因素的行为是否是合同诈骗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224条所规定的行为类型外,还必须看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由此可见,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而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查证和认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的主观成心,许多诈骗案件由于受侦查技术及侦查人员能力的局限,难以查证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呢?笔者认为,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应当根据其是否是刑法所规定的具体行为,并综合考虑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展整体判断,作出司法推定。司法实

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01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06-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