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年黄家码头.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家码头

  文/王祯辅
  近来,看到本地画家曾纪茂的一幅国画小景,画的是古镇高沙的一种老渡口——。设色很少,灰灰的调子,一下我遭怀旧情绪袭击,并被紧紧包围。
  在蓼水河的东岸,介于太平桥和祖师桥的中心地段,青石板砌成阶梯,束成两捆,一边一捆竖立在装甘蔗的竹篮里挑着卖,远远看去像挑着一担红缨枪。站在码头往塘前湾一望,只见青瓦农舍散落在绿树荫里,成片成片的甘蔗有如青纱帐,一垄一垄的菜地透着茂盛的绿,屋顶袅袅的炊烟和蒸腾的水雾,氤氲着,飘荡着,把一湾沙洲弄得烟云弥漫,如似幻。清朝诗人萧鸿钧有一首《竹枝词》描绘了这一带人的生活,很有原生态的味道:“塘前湾里晓日嵌,李子初黄翠含。娇女家家争趁早,归来香露湿红衫。”虽然只有一河之隔,塘前湾就是乡里,过得河来,上了,就到了街上,高沙镇自古有了集市,是湘西南有名的商品集散地,由于是集镇,因此高沙就没有城乡差别,只分街上和乡里。上街是乡里人的必修课,是一家人的生计所系,塘前湾人把沙田里的物产通过渡船运到对岸街市上,沿街叫卖,日久天长,塘前湾的菜成了金字招牌。街上常常遇到如此情景,买菜的手里掂量着白净的萝卜,问:哪里的?卖菜人一脸的得意,答:呃,塘前湾的沙田萝卜嘞!一提到塘前湾多种字,品质就没得说了,接下来就是过秤成交,因此这里的菜往往不到菜市就沿街卖光了。
  靠码头的一侧有一条河街,清一色深褐色的木屋,如沈从文《边城》里所说的一半着陆,一半在水的吊脚楼。吊脚的一半面水,褐色的木壁,乌黑的瓦,屋檐下悬挂着一串一串干红辣椒,木栏上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被褥和衣物,倒映在水面,水波一荡漾,房屋的静和倒影的动形成对比,反衬出街市上的日子是如此的熨帖和安逸。着陆的一半临街,或居家,或开铺面,各有用场。挨近码头的多半开铺子,有一年四季香味撞鼻的面馆,有叮叮当当从天亮敲到天黑的铁铺,有编织各类器形的竹篾行,尚有杂货铺、纸马店、药栈,和在人家门口横张案板卖肉的,挑担烧甜酒汤圆卖的,摆个剃头挑子帮人剃头刮面的......印象最深的要数那家瓦罐铺,坛坛罐罐堆积如山,用草绳绑牢实,所有是本地煽鸡窑的产品,装水的瓦罐,腌菜的倒坛及平常用的瓦钵、酒瓮、盐罐油罐、灯盏......一应俱全,全是泥土烧制的家用货,结实耐用,盛载的,酿造腌制着稀松平常的日子。我蛮爱慕一种个造型粗拙古怪的“蛤蟆叫叫”,也是陶土烧制的小玩艺,“蛤蟆叫叫”拇指般大小,匠人们把它做成多种动物——蛤蟆、乌龟、小鸡、蟹子——对嘴一吹,就会发出“呜噜哇啦”的叫声,带着泥土的气息,谐趣好玩,相比之下眼下的玩具规整讲究,科技含量高,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了无生趣。现今集市上卖煽鸡窑瓦罐的店铺尚有,只是这些小把戏寻不到了,该不会失传了吧?
  上首是猪场,交易的全是豢养的活口。清早集市开始骚动,晌午最嘈杂,照例是喧嚣声起伏。这种如潮的声音来自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讨价还价和争斤论两的大喊大嚷,吵吵闹闹,嗓门虽大,讲得所有在理在行,买卖争毫厘嘛,无所谓谁得罪谁。其间还夹杂着卖主顺手往猪笼里一伸,一把抓住小猪崽的后腿提给买主看时,发出锋利的嚎叫,听后使人牙齿发憷。虽是猪场,不时也有挑着扁圆竹笼贩卖刚孵出一巢毛绒绒鸡雏或鸭仔的,或牵一头黄牛或赶两三只羊在一旁待价而沽的,没卖脱不打紧,牵回去喂一宿,赶明日再来。
  城隍庙居下首,离码头不算太远。城隍庙原先供着城隍爷,门楼有石刻

2022年黄家码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