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卡层方法初探
针对目前新顶岗的技术员多,工作时间短,现场经验匮乏的 情况,本文着重从现场经验,区域地质上面简述卡层取心,以交 流心得,共同努力,把探井、开发评价井的取心工作做好。
1、 收集齐全资料
我们在收集邻井资料时,有一个误算法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误差相对较大。
2) 地层对比法
⑴刘家沟组底界对比法:
将本井的刘家沟组底界与邻井的刘家沟组底界对齐,通过邻 井的相应层位,预测本井预计取心位置。
⑵控制性砂体和标志层对比法
在录井过程中,把相应位置的、沉积较稳定的、厚度大、电 测物性好的砂体或煤层、灰岩、白云岩等标志层对齐,预测本井 预计取心位置。
地层对比法要灵活,有标志层时,选择适当的标志层,例如 山西组山2砂体的卡取,可以选择刘家沟组底界,也可以选择山 西组的煤层做标志层;卡取奥陶系马家沟组通常都是从太原组顶 界对齐,用本溪组的厚煤层控制校正。当某个控制砂体或标志层 对比出现疑虑时,就要考虑相关的其它控制砂体或标志层。标志 层的存在是一种较理想的状态,没有标志层的时候,就要靠对岩 性的把握,经验的积累。
无论是海拔计算法或是地层对比法,我们都是得出一个最浅 井深和最深井深,在此范围内,是现场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注钻时、岩性的变化,及时循环,做出取心与否的决定。
二、地质循环
进入目的层段后,根据地层对比所得出的本井预计取心位置, 密切注意钻时的变化,三牙轮钻头条件下,当钻时明显变快时, 及时循环观察,观察气测值的大小,观察岩性的变化,如果气测
值明显抬升,岩性为砂岩,考虑取心。在PDC钻头条件下,钻 时的变化相对复杂,不同的地层或是同一地层不同的段,或是砂 体物性不同,其钻时与岩性的对比关系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 点是相同的,钻时无论变快还是变慢,都代表着岩性或者物性的 变化,及时对比,及时循环,及时观察,判断是否取心。但是, 有些层位是特别的。例如山西组山2层位,砂体紧接着煤层或是 碳质泥岩,钻时无明显变化,现场就要注意,打上不超过2米的 厚度就要循环,因为,山西组的煤层也好,碳质泥岩也好,其厚 度一般都不会超过2米,后面可能就是我们要取心的砂体。从泥 岩到砂体,钻时变化有三种,一是同碳质泥岩基本相同,没有变 化;二是钻时变小,最常见的情况,比较容易判断;三是钻时变 大,给技术员造成是泥岩的错觉。在这个位置,我们出现过几次 质量事故。见附表
井号:双14井 探井山2
井深m
2781
2782
2783
2784
2785
2786
2787
2788
2789
2790
2791
钻时
min
7
23
18
14
12
12
14
15
25
11
9
气测
值%
现场岩
性
泥岩含碳
含气中-粗砂岩
(2783〜2789m打掉未取心)
井号:榆41井 探井山2
井深m
2355
2356
2357
2358
2359
2360
2361
2362
2363
2364
2365
钻时
min
36
52
42
42
38
34
31
26
21
18
23
气测
值%
现场岩
性
砂泥
泥砂
浅灰色细砂岩
浅灰色中砂岩
全部打掉
井号:榆58井 探井山2
井深m
2513
2514
2515
2516
2517
2518
2519
2520
2521
2522
2523
钻时
min
21
22
35
33
33
41
39
40
28
26
37
气测
值%
现场岩
性
碳泥
灰黑色泥岩
褐灰色含气中-粗砂岩
取心(高产井)
双14井、米21井钻时变化非常明显,问题出在现场没有及 时循环,最终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榆41井钻时相对变小,上 返岩屑为细砂岩,并有气测异常,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最终发生 质量事故;榆58井钻时变大,现场技术员及时观察岩屑,对比 层位,循环取心。
掌握以上三个方面,资料收集齐全,对取心有了整体的把握, 接下来就是具体到现场、具体到具体的层位如何卡取。
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的卡取
1、 地层对比
通常用太原组顶界对齐法(本溪组厚煤层校正)
物探技术地层卡层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