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这是一幅关于大跃进的漫画,夸张地反映了当时浮夸风的情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严重违背了客观规律,给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从1956年到1976年的2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选B。
答案 B
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毅仁1956年“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的政策背景,他的这一举措对当时中国经济形态的转型起到怎样的作用?
角度2 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角度突破
【示范3】►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
答案 背景:根据总路线要求,在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行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
作用:实行公私合营,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为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有利于实现经济形态的转型。
热点背景 2011年~201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颁布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C.党的八大胜利召开 D.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思路导图
答案 D
【典例1】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
①积累了重工业建设经验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向1】►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解析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①正确。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仅用一个五年计划还不能实现国家工业化,③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正确。④1965年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④错误。
答案 A
热点背景 2012年是七千人大会召开50周年。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 000多人,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 它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对阶级斗争扩大化和违背经济规律的一些错误观点也没有认真清理。
七千人大会召开50周年
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
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C.中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
D.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典例2】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26∶52;1962年是33∶30∶36。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 )。
思路导图
答案 D
【考向2】►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解析 依据题干中时间“1956~1964”及各时间段工农业发展变化的曲线可以看出,“八字方针”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趋向平稳,A项中“一五计划”实施是1953到1957年,时间不正确;B项中导致产值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左倾错误的影响;C项中1961年后产值增加主要是“八字方针”的调整。
答案 D
思考:(1)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
(2)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
答案提示 (1)在当时全国上下一致迫切要求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下,在前一阶段一五计划经济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就而兴奋不已的情绪下,人们一方面是以一种热火朝天、忘我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又是以一种急于求成、不顾代价的心情投入到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
(2)评价:大炼钢铁运动不顾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学思之窗】 (P52)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案提示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认识国情;第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