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结构工程中的合同管理及法律解决方案钢结构工程作为我国近年新兴的建筑工程形式,在建筑领域发展迅速, 现已逐步成为大型厂房及高层建筑的首选建筑形式。钢结构制作和安装作为一种朝阳行业也由原来的南方网架之乡、钢构之乡迅速在北方被接受和推广。钢结构工程具有施工工期短、空间利用率高、抗震性能优秀、建筑形式更美观和富于个性等优点, 同时也存在着钢结构依赖于土建基础交接、国内钢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钢构件成本较高、采光板漏水等问题, 这些痼疾往往影响到钢结构公司的业务回款。与传统土建工程相比,钢结构工程的制作阶段具有工厂化制造、按体系发货、按体系交验的突出特点, 与加工承揽合同极为相似, 但钢结构构件是定制设计加工, 除特定的钢结构工程外无法用于其他工程; 钢结构安装阶段具有按体系进行安装、按体系交验的特点, 故而钢结构工程天生节点明晰、连续、紧凑。钢结构工程合同约定和其后的履约节点管理密切相关, 稍有不慎, 即有可能丧失合同的加工节点控制优势, 转为处于安装节点工期的劣势, 出现合同约定不垫资而事实上垫资完成项目的情况。甚至不仅不盈利, 反而因 2 工期、构件返工等问题被扣款。还有的发包方不按时支付或者长期拖欠工程款, 个别发包方索性不进行工程验收而直接使用未竣工工程。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建筑法规, 即使双方有约定在先, 承包方也很难直接申请法院对未验收工程进行拍卖以收回工程款。如果进入诉讼程序, 工程评估及诉讼周期往往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诉讼结果暂且不说, 仅诉讼成本加上应收款的利息, 给钢结构企业带来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其中又有业主的刁难、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使得诉讼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 在因发包方不支付工程款而决定停工时, 又往往由于自身项目管理的节点失控,一味委曲求全而承诺招标方的苛刻合同条件, 事到临头才发现投标文件及合同约定对自己不利, 不敢轻易停工,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在分包钢结构安装工程时,也常会有分包方唆使安装队在工地闹事, 迫使钢结构公司在未到节点支付时支付分包款。上述问题常常会导致钢结构企业长期负债经营、应收款难以追回、提前不合理支付工程款等, 在南方一些钢结构行业发达的地区, 已经发生了由于上述问题致使钢结构企业倒闭的情况。钢结构企业工程人员缺少合同管理知识,在工程管理上又可以直接表现为: 1、对投标报价不分析, 仅仅按图纸进行预算和投标, 3 当工程决算时追加的费用不被发包方认可,导致直接损失。 2 、在合同签订时不认真进行风险预测和对策研究, 只相信拉关系和所谓“君子协议”,当风险发生时无法解决。 3 、在工程施工前只有技术交底,没有节点控制交底。导致项目管理人员只知道按图施工, 不知道按项目节点控制施工,在工程变更和业主不按时付款时,仍然盲目苦干,对工程问题不能及时补救而造成直接损失。 4、不懂得充分利用合同进行索赔和反索赔, 致使己方一再处于劣势。 5 、在项目结束时对合同签订和实施不进行总结,只追求形式上的年签订合同数量和合同标的额, 导致企业一再负债经营,最终被呆帐拖死。为此,很多钢结构企业都聘请了律师,但是律师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并不适应现代钢结构企业的实际情况: 首先, 诉讼律师的定势思维, 往往表现为动辄以诉讼威胁发包方, 并不能迅速解决现实问题, 反而使承包方和发包方矛盾激化, 难以继续合作。
钢结构工程中的合同管理及法律解决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