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井控应知应会考试题库( 司钻、大班司钻) 一、填空题 1、气测仪或综合录井仪检测的(全烃值)是判断钻开油气层的关键数据,必须及时了解数据。 2、发现溢流或“疑似溢流”后的错误做法是( 不立即关井)。 3、钻开油气层起钻前(全烃值)必须回到基值,出入口泥浆密度差不能超过( )g/cm 3。 4、钻进过程中钻时明显加快、放空,钻进( 1-2 )米必须停止循环,观察( 15)分钟, 观察是否有溢流、漏失显示和全烃值。同时做好关井准备。 5、每口井在二次开钻前、( 打开油气层)前后,每个班组至少按四种工况进行一次防喷演习。钻井队当班作业人员岗位发生变化及倒班上井的班组接班后必须进行相应工况下的防喷演习。 6、溢流产生的原因( 钻井液液柱高度不够)、(抽吸)、(泥浆密度低)。 7、司钻控制台气源压力表压力显示( ~ )MPa 。 8、司钻控制台与远程控制台压力值的误差不超过(1)MPa 。 9、在油气层钻进时应了解的录井数据包括:井深、(地层岩性)、井下提示、迟到时间、钻时、(全烃)值、单峰值资料数据。 10 、钻进中发生井漏时,应立即( 停止钻进) ,定时、定量反灌钻井液,并观察环空钻井液面高度,确定漏速,采取相应的堵漏措施。 11、短起下钻一般情况下试起过新钻开的油气层顶部以上(300m ),必须( 一档低速)起钻。再下入井底循环观察(1~2)个循环周,确认泥浆密度是否满足起钻要求。 12、井控工作的关键是( 一次井控)。 13、井控工作的关键环节( 及早发现溢流,迅速正确关井)。 14、司钻井控巡检路线:(司钻控制台)→钻井参数仪→(录井房)→(泥浆房)→值班房。 15、防喷器安装完后,要校正井口、转盘、天车中心,其偏差不大于( 10mm ) 。防喷器要用( 4)根直径不小于( 16mm )的钢丝绳对角绷紧固定。 16 、防喷器上必须安装( 防泥伞) ,井口圆井上应安装( 防护盖) 。防喷器顶部安装的防- 2- 溢管与顶盖用垫环密封,连接螺栓齐全。 17、远程控制台安装在面对井架大门侧前方,距井口大于(25)m,距放喷管线应有(2m) 以上距离,并在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2m)的人行通道,周围(10m )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腐蚀物品。 18、管排架或管线盒与防喷管线及放喷管线的距离不小于(1m),车辆跨越处应装(过桥盖板);不允许在管排架上或管线盒上堆放杂物或作为电焊接地线和焊割作业。 19 、节控箱宜摆放在钻台上靠立管一侧。处于待命状态时,油面距油箱顶部( 30~50) mm,油压( 2~3)MPa ;控制箱上的阀位开度( 3/8 ~1/2 ),气源压力( ~ )MPa 。 20 、防喷器四通两侧各装两个闸阀,紧靠四通的闸阀应处于( 常开)状态,防喷管线控制闸阀(手动或液动阀)应接出井架底座以外。防喷管线总长度超过( 7m )时,中间应有水泥预制基墩固定。 21、回收管线出口应接至循环罐,两端固定牢靠,使用高压耐火软管时两端要加固定(安全链),钢制管线的转弯处应使用角度大于 120 °的铸(锻)钢弯头。 22 、放喷管线布局要考虑当地季节风向、居民区、道路、油罐区、电力线及各种设施等情况;放喷管线至少应有两条,在现场不允许焊接;两条管线走向一致时,应保持大于( ) m的距离,并分别固定。 23、放喷管线应(平直引出), 一般情况下要求向井场(两侧)或(后场)引出;如因地形限制需要转弯,转弯处应使用角度大于( 120 ° )的铸(锻)钢弯头。如需要 90° 转弯时可以使用( 90°)灌铅缓冲弯头。 24、放喷管线出口应接至距井口( 75m )以上的安全地带,距各种设施不小于( 50m )。因地面条件限制放喷管线外接长度不足 75m 时,可以接出井场边缘,而且在现场要有备用管线和基墩。对含有硫化氢气体的井,放喷管线出口要安装自动点火装置,并配有手动点火装置。 25、放喷管线每隔(10~15)m、转弯前后处不超过(1m)、出口处不超过(1m)用预制基墩固定牢靠,悬空处要支撑牢固;若跨越(10m )以上的河沟、水塘等障碍,应架设(金属过桥支撑)。 26、冬季施工时,放喷管线的安装要有( 2~5°)的坡度。 27 、固定防喷管线和放喷管线的水泥基墩预埋地脚螺栓直径不小于( 20mm ) ,长度大于( )m。- 3- 28、液气分离器至少用 3根( Ф16mm )的钢丝绳绷紧固定。排气管线接出井口( 75m )以远,走向与( 放喷管线)一致;固定基墩间距( 20~30)m,排气管线出口距放喷管线( 3m) 以上。- 4- 二、问答题 1 、井控职责? 答: ⑴负责井控措施在本班组的落实,组织召开班前班后会,安排各项井控工作。⑵负责带领班组安装好井控装置、放喷管线,协助技术员按设计要求
司钻大班司钻题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