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完全依靠“隔代教育”
钱天相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工作繁忙而顾不上孩子的父母也越来越多。于是,不少年轻夫妇将管理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老人,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由于受不能完全依靠“隔代教育”
钱天相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工作繁忙而顾不上孩子的父母也越来越多。于是,不少年轻夫妇将管理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老人,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由于受观念、情感、文化、能力和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缺点,特别是对孩子心理发育产生不少负面效应,是不可取的。
一、百般娇宠,孩子惟我独尊。
当今的老人在自身孩提时代饱尝生活的艰难,总想努力为孙辈创造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有些老人由于过去生活条件差,孩子多,觉得愧对子女,如今补偿到孙辈身上。在上述心理的驱使下,祖辈对孙辈爱如掌上明珠,百般娇宠,不管有无条件都尽量满足其物质需求,事事处处护着孙辈。在这种娇生惯养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形成惟我独尊、任性霸道、追求享受等不良心态,经不起一点波浪和挫折。
二、活动空间狭小,孩子胆怯孤僻。
老人本身由于生理功能的逐渐减退,活动范围缩小。祖辈在抚育孙辈时有一种较普遍的心理:怕有什么疏忽,孩子一旦生病或出事故,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所以严加看管,放在视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使孩子的活动空间极为狭窄。由于孩子的活动范围小,极少接触广阔的外面世界,日后一旦在集体中生活,往往因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产生恐惧、退缩、焦虑心理,反映在行为上,表现为胆怯孤僻,不易合群。
三、育儿观念陈旧,期望值不高。
部分老人受"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产。跳不出家庭的小圈子,把孙辈塑造成安静少动、言听计从的他们心目中的乖孩子。这种低期望值,会使孩子缺乏竞争意识、交往能力、拼搏精神和独立自主的性格,求知欲、好奇心也被泯灭,这样的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性、竞争性和创造性。
四、文化素质低,教育无方。
大多数老人文化素质偏低,知识匮乏,甚至目不识丁,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严重。由他们来抚育隔代人,只能尽看管之责,难担教育大任,即使对孙辈进行一些知识教育,也多是陈旧内容,缺乏科学性,甚至有封建迷信色彩。重要的学前教育,在"隔代教育"中趋于荒废,贻误了孩子的智力开发。
五、无共同爱好,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不少孩子从幼年就表现
不能完全依靠“隔代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