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药物诊断分析
摘要目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诊断尚无特异性,疗效的个体差别较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应以患者病理生理变化为根据,遵循个体化用药诊断原则。促动力药和酸克制剂仍是目前经验诊断的核心药物,精神心理诊断、生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研究也显示红霉素虽能增进胃排空,但并不改善进食后引起的症状。
值得思考的是,除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外,上述促动力药所有有一定的影响内脏感觉的作用,尽管有研究表白20%~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但单纯促动力(如胃动素受体激动剂)似乎并不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减少内脏感觉、协调运动(而非单纯“促”动力)也许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调节内脏感觉药
,通过激活CA产生效应。其激动剂的代表核心有舒马曲坦、GR127935、CP93129、SB224289等。舒马曲坦可兴奋外周和中枢的5HT1B/D受体,增进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递质(核心是NO)的释放,而增长食管的敏感性,减少食管的顺应性,并能使胃底、胃窦和幽门平滑肌松弛,改善餐后胃的容受性,克制餐后胃动力。Lee等对有胃扩张高敏感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了一项研究,发现舒马曲坦(6mg,皮下注射)能较安慰剂明显提高球囊扩张引起初始感觉和不适感觉的阈值,并能明显改善进食引起的餐后饱胀、恶心和嗳气症状。但皮下注射不适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长期诊断。
,核心通过释放局部的5HT增长神经介导的运动和分泌,和引起内脏痛觉刺激。5HT3受体拮抗剂能减少肠外神经元释放神经信号。抗肠道伤害感觉,发挥“肠道神经调节剂”的作用。
其代表药物涉及Alosetron、蒽丹西酮、格尼西酮、dolasetron、cilansetron等。一项安慰剂对照随机实验表白Alosetron(/d)能较安慰剂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早饱、餐后饱胀症状,对上腹痛、上腹胀也有充足的疗效。虽然该药曾由于可引起缺血性结肠炎退出市场销售,但近来又被限制用于常规诊断无效的女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阿片受体的激活可以克制躯体和内脏感觉。目前觉得κ阿片受体存在于迷走和非迷走通路中,其激活可以减少细胞钙流,增长伤害性感觉的阈值和减少神经兴奋性。早在1997年,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就显示κ阿片受体激动剂Fedotozine(30mg3次/d)能较安慰剂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上腹痛(P=)、恶心(P=)、餐后饱胀(P=)等症状。近来的研究发现口服κ阿片受体激动剂Asimadoline可以不通过影响胃体积而减少健康者的餐后饱胀感。
3酸克制剂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否存在高胃酸分泌状态尚有争议,但酸克制剂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性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有研究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十二指肠对酸的高敏感性,也许可从一种方面解释酸克制剂的疗效。Talley等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奥美拉唑(20mg或10mg1次/d)能较安慰剂明显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且对溃疡型和酸反流
功效性消化不良的内科药品诊疗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