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之比较
摘 要 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是两个相似却有区别的概念。法律思维是指利用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方法来对社会问题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以限制权力的滥用为出发点,要求维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平衡,视权利
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之比较
摘 要 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是两个相似却有区别的概念。法律思维是指利用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方法来对社会问题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以限制权力的滥用为出发点,要求维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平衡,视权利为本位,以保障权利的实现为核心,让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两者虽然都推崇法律至上、都注重程序正义、本质都是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但两者还存在着主体、对应概念、侧重点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法治思维 法律思维 法律至上 权利本位 权力限制
自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概念之后,开始陆续有学者在文章中引用这个概念,然而在此概念之前法学界一直有一相似概念"法律思维',不少学者对于这两个概念不加区分,将其混用,笔者认为这两个概念虽有相似之处,但其还是有着不同之处,我们应当加以区分,在不同的语境下选用不同的概念。
一、 法律思维
(一) 含义
我国许多学者都对法律思维下过定义,笔者归纳出了几种最具代表性的表述:
"法律思维:依循法律逻辑,以价值取向的思考、合理的论证,解释适用法律。' "法律思维是主要是指根据法律进行思维,用法律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探索事物的法律意义。' "法律思维模式是指处于特定角色的法律人依据法学原理和实定法条文来解析法律现象、判断法律问题、预防与处理法律纠纷的思维结构、方式与类型。法律思维模式可类型化为律师思维模式、法官思维模式、检察官思维模式。'
综上,法律思维是指利用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方法来对社会问题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的思维方式,其主体主要是法律工,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
(二) 特征
法律语言是法学界所特有的、专业的语言,是经过法学家们把同类法律问题简化、概念化之后所得到的,具有简略性,其与日常语言有极大的区别,比如生活中某甲打了某乙,普通群众则仅仅将其描述为"打人'这一事实,法律人则用"侵权'这样简约的法律语言进行描述。再者,法律语言是法律职业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这一方面显现了法律的专业性,形成了区别于日常思维的法律思维;但另一方面也弱化了普通公众进入圈内交流的能力。 法律语言除了简略性之外,确实也存在相当一部分的法律概念晦涩难懂,非经专业法学教育人们往往不懂其专业意思,比如民事法律中的"质押权'、"留置权'、"无因管理'等概念。法律思维要
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之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