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推敲”
云丹敏 “推敲”这一典故,在中国文坛上成为一段美谈,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认为写作时遣词造句用哪一个词最妥当,应根据文章或诗歌的意境而定,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文中对所举例子――也说“推敲”
云丹敏 “推敲”这一典故,在中国文坛上成为一段美谈,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认为写作时遣词造句用哪一个词最妥当,应根据文章或诗歌的意境而定,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文中对所举例子――“推敲”这一典故的评论有明显纰缪之处:误认为李凝所敲之门是寺门,由此得出“推”比“敲”好的结论。这一评论缺乏信服力。
先来看原诗的内容: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抒写的是诗人贾岛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事。所以,首先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贾岛欲进之门,非寺门,而是李凝的家门。李凝是一位隐士,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表明李凝住处的幽静和僻远,他的居所是一处荒园,近旁无人居住。“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诗人归途所见的夜色:原野斑斓,晚风轻拂,云气飘游,山石仿佛在移动,此时一切都笼罩在洁自如银的月色中。这些都显出了李凝居所周围环境的幽美祥和。如此静美的夜色让诗人贾岛如醉如痴、流连忘返,所以他说下一次还会再来。
再来看此诗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那么,究竟是“推”字好还是“敲”字更妙?我赞同后者。理由有三:首先,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所敲之门是有主人的,“敲”显得有礼节。登门拜访,“敲”合情合理,门不是自家的,用
也说“推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