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产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常规 ,通知主管医生,测生命体征。 ,左侧卧位,注意休息。 ,抽血并及时送检。 ,做药物过敏试验。 5次/日,胎心监护 qd,必要时随时监测胎心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即刻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早中晚各数胎动一小时。12小时< 10次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规律宫缩伴宫口已开者及时送产房并严格交接班。 ,按腹部手术常规备皮,做药物过敏试验, 术前 8小时禁饮食,术前半小时按医嘱肌注镇静剂。二、产后护理常规(一) 自然分娩产妇护理: 1. 认真交接班:分娩后应在产房严密观察 2 小时,注意血压、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无异常者送回病房,并向责任护士详细交待分娩及产后情况,对病人携带的物品当面点清。 2. 产后体位:产后应取半卧位,如有会阴侧切,应健侧卧位,并早期进行翻身, 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产后 24小时内观察生命体征,并于 30分钟、 1小时、 2小时、 3小时各按压宫底一次,产后宫底平脐或脐下,若发现宫底在脐上或更高, 则应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而影响子宫收缩。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并详细记录,做好床头交接班。 4. 及时排尿:指导产妇及时补充水分, 产后 2到4 小时督促产妇排尿,鼓励多饮水,对尿潴留者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下腹部热敷等经以上方法无效实行导尿术。 5. 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卫生垫。每日 1% 碘伏溶液会阴擦洗 1 次,会阴切开者每日 2 次,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外阴水肿可给 50% 硫酸镁湿热敷。 6. 饮食指导: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宜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饮汤水,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少食阿胶、桂圆、人参等活血食物。 :协助生活护理,保证足够的休息及睡眠。产后 24小时指导做产后保健操, ,产后 6 周内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有合并症者应再推迟,防止重体力劳动及下蹲时间过长,以免子宫脱垂。产后 42 日后做产后检查并落实避孕措施。 : 1 产后 30 分钟内开始哺乳,按需喂养,哺乳前应洗净乳头,母亲清洁双手, 两侧乳房交替吸吮。 2协助和指导乳房胀痛产妇做好乳房按摩,疏通乳腺管。 3 乳头凹陷或平坦者,护士应耐心帮助纠正,先吸吮平坦或凹陷的一侧,若吸吮未成功,可用抽吸法使乳头突出后再吸吮。 4 乳头皲裂者,引导婴儿正确含接乳头,先吸吮损伤轻的一侧,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或局部涂 10% 鱼肝油铋剂、60% 蓖麻油铋剂等促使伤口愈合。 5 乳汁不足者应指导产妇使用正确的哺乳方法,增加哺乳次数,进食营养丰富的多汤饮食,保证睡眠。 6 如乳腺炎疼痛较剧、发热,应酌情哺乳,指导产妇挤出乳汁。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者指导产妇尽早退奶。(二)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 。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按摩产妇双下肢,每15分钟一次,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静脉血栓,产妇恢复知觉后应鼓励产妇在床上适度活动四肢。 5. 术后平卧 8 小时,禁饮食 6 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汁,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饭、普食。3天内禁糖、奶、萝卜等易产气食物。 ,注意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遵医嘱术后 12小时撤尿管, 督促产妇及早下床自解小便。鼓励产妇下床活动,有利于刀口恢复,防止肠粘连。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三) 新生儿护理 ,用油纱布将胎脂及血污擦净,产后 30分钟内帮助进行皮肤接触,接触时间不少于 30分钟,协助母婴开奶、吸吮。 小时测体温心率呼吸 1 次并记录,测 4 次正常后改每日测体温一次, 隔日测体重 1次。 3. 协助母亲和婴儿取正确舒适的哺乳姿势,帮助婴儿正确含接乳头。按需哺乳, 24 小时不少于 8—12 次,哺乳后抱起婴儿轻拍背部 1—2 分钟以排除胃内空气防止吐奶。 4. 每日洗澡 1 次,洗澡时仔细查对床号、姓名、性别及全身皮肤情况,脐部每日 75% 酒精消毒。 5. 每日皮肤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发现红臀及脓胞疮应及时处理,按需抚触、游泳。 、卡介苗接种,并详细记录。第二节产科护理常规一、先兆早产护理常规妊娠不满 37 周,出现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宫口开大等早产症状,为先兆早产。 1. 以保胎为主:加强孕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和孕期卫生指导。给予对胎儿适量的镇静剂、孕激素、宫缩抑制剂
产科护理常规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