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展的观后感600字
通过这次画展,我树立了学画的信念,更增加了学画的爱好,你呢?你看了画展有什么感受呢?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看画展的观后感,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后感3
12月18日,我一天参观了两个画展。因为是本市非名流画家群作品展,也就是每年年终按例举办的文化政绩展示。所以我就不邀请挚友同行,只是自己一人随意走走看看。
我先去南溪山看市美术馆的《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然后出来南溪山公园门口乘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在七星公园门口的桂林市展览馆看《桂林女子书画探究会书画作品展》。观展的人不多,每一个展览场地,走一圈也不过半个钟头。
《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是一幅油画《古镇》,画面是古民居和石板巷道。画面的色调有旧居情调。但是,色调的明度、纯度缺乏丰富区分,只是在笔触大小和明暗上下了功夫,所以整幅画面就感觉不到纵深和色调透视的比照。作者用笔画出的石板路也没有用油画刀画的那种坚硬质感,缺少洪亮剧烈的虚实比照。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观感。至于画面气氛蕴涵的作者人文历史心态,那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内涵了。对此只能偶遇而不行期盼,更不能迷信权威专家的应时高论。
我曾经在一位爱好摄影博友的博文中发过一贴评论:宁愿坚信感觉,而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时时陷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而不能宽容并难以理解另类感觉。
这一帖评论的意思就是:学摄影(其实学什么都一样)只能跟教师学技术技巧的根本功夫,一但到了艺术处理和创作的层面和领域,就绝不能再迷信教师(特殊是自我感觉恒久良好而又好为人师的所谓权威专家)的指手划脚。教师的指导和建言,只能作为自己终生学习的参考看法之一。必须始终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感觉,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像我们对待家中的父母一样,父母虽然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但我们要想获得比父母更胜利地独立,那就既要深藏并敬重父母的爱,又要修正甚至背离父母教育的人生经历,才能获得比父辈更大的胜利。假如人生恒久停留在严父、慈母和恩师的襁褓中,那自己天赋独立的生命就会永无成熟之日。
学艺、为文、做人,其成长、成熟、独立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看画展的观后感4
早上,我在吃早餐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忻天翔,你今日作业做得快一点,这样我就带你去看一个画展好不好啊?”“好啊!好啊!妈妈万岁!”我开心的叫喊声响彻云霄。说干就干,我风云残卷般的吃完了早餐就起先奋笔勤书了。过了一个小时,我做完了作业,与妈妈一起去看画展了。
博物馆里展览19至20世纪波兰油画展。我看了前言,知道这次展出的作品以历史画和风俗画为主,集中反映了波兰从到二战这一段动乱历史,同时也反映了波兰社会多元的文化共存以及多样的传统风俗习惯。
我看到的画,有些画画的是风景,有些画画的是人物,还有些画画的是历史事务。这时,我望见了一副画,发觉上面闪着亮光,就自言自语到:“这幅画怎么画的看也看不清?”这是妈妈对我说:“傻孩子,油画是远看的,近看就有点模糊。你刚刚看到的亮点是因为这幅油画年头久了。光线照在上面就会反光了。”“难怪油画上有亮点。”我说到。于是,我退后几步看清了这张画画了一个妇女站在漂亮的玫瑰花丛中。
其中有一副油画最让我称赞不已。画中的那个老人头上长满了皱纹,那双眼睛里充溢了凶气,可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双弯曲而又苍老的手。他似乎在述说着自己凄惨的遭受。我想:画家把这位老人画的这么栩栩如生必须费了很大的功夫。其次就是一位画家的自画像了。画中画了这位画家正在画画。他面部表情非常肃穆,似乎在深思自己这幅画画的好不好。
第
看画展的观后感6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