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的标点故事
杨海亮一位朋友请大才子纪晓岚题扇面,用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不留神,纪晓岚将第一句中的“间”字给漏掉了。观者有人说:“大文豪亦有误耶?”纪晓岚听了史上的标点故事
杨海亮一位朋友请大才子纪晓岚题扇面,用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不留神,纪晓岚将第一句中的“间”字给漏掉了。观者有人说:“大文豪亦有误耶?”纪晓岚听了,不由灵机一动:“非诗,乃词也,何有误耶?”遂添上标点,变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民国时期,出版界对标点符号很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算稿费。有一次,鲁迅应约为一家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得知那家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于是,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见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说:“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无可奈何,只好采纳了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成字数支付稿费。
胡适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用新式标点的书。著作出版后,他特意送了一本给章太炎,扉页上写着“太炎先生指谬”,底下署“胡适敬赠”,并在各人的名字旁加了一条黑杠符号。章太炎弄不清这个符号的作用,见自己的名字旁加了黑,不禁大骂:“何物胡适!竟在我名下胡抹乱画!”很快,见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杠,这才消了气说:“他的名旁也有一杠,就算互相抵消了罢!”
汪原放是近代标点校勘古典小说第一人,他借鉴了英文图书的版式特点,开创性地做了古典小说的标点、分段与校勘工作,整理出来的名著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在标点古典书时,汪原放遇到一个问题,旧小说里有些淫秽的地方,若给青年学生看了,不太好,他不知道怎么办。胡适主张删去,用省略号表示有删节。陈独秀说:“不如删掉就是了,只要上下衔接得上,无伤大体。如果用省略号表示删节,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最后,汪原放听从了陈独秀的意见。
沦陷期间的孤岛上海有一份月刊,名字就叫做《杂志》。苏青当时是写稿特别叫座的作家之一。苏青是一个“俗”而不怕俗的女作家。有一例证便是:她将孔子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加了一个顿号,移动了一个逗号,变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是万世师表,他的原话是强调饮食和男女关系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苏青一改,意思也就变了大样。苏青的坦率与见识可见一斑。
韩导勤先生撰文谈饮食时,在成语“饥不择食”的“
史上的标点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