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刘楠
教学查房目的:
1、掌握慢性肾衰竭的诊断
2、熟悉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3、了解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
一、该患者的初步诊断?
一、该患者的初步诊断?
1、慢性肾脏病5期
一、该患者感觉,有生活和工作能力。
无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的明显改变。
血压正常(使用或不使用降压药)。
无尿毒症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尿素清除指数()增高,提高生存率
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
腹膜炎:感染性、化学性、硬化性
及透析管有关的并发症
及透析液有关的并发症
心血管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超滤失败
腹膜透析的透析方式:
间歇性腹膜透析()
持续性非卧床的腹膜透析()
持续性循环式腹膜透析()
其他: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潮式腹膜透析()、夜间潮式腹膜透析()、间歇型全日腹膜透析()等。
间歇性腹膜透析( )
适应症:植管后1-14天;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高钠、水过多等需要迅速清除小分子物质的情况下;肺、脑水肿;中毒。
方法:每天8-10次,1小时/次,即:入液15分钟—留腹30分钟—出液15分钟,注入500透析液封管。
持续性非卧床的腹膜透析( )适应症:无高分解状态下的尿毒症替代治疗。
方法:4-6次/天,2000次,留腹4-6小时。每天透析液总量800010000。
生成尿液排出代谢终末产物
维持人体渗透压
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调节血压——生成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
参及造血——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参及骨代谢——促使维生素D活化
肾脏的生理功能
排泄功能
内分泌功能
概念
慢性肾衰竭 简称肾衰,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导致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为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转归,终末期称为尿毒症。
病因
常见病因有: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病。
我国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等
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可出现高钾或低钾血症、高钠或低钠血症、水肿或脱水、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表现
2、各系统的症状
(1)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表现
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主要源于水、钠潴留引起的,也及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高血压引起左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并加重肾损害,个别可为恶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发生大多及水钠潴留、高血压有关,部分亦及尿毒症性心肌病有关。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因则可能及代谢废物潴留和贫血等有关。
临床表现
2、各系统的症状
(1)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表现
心包炎:可分为尿毒症性心包炎或透析相关性心包炎,后者主要见于透析不充分者。其临床表现及一般心包炎相同,但心包积液多为血性,可能及毛细血管破裂有关。严重者可发生心脏压塞。
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常有甘油三酯血症及轻度胆固醇升高,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迅速,也是主要的致死因素。
临床表现
(2)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贫血,且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导致贫血的原因包括: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铁摄入不足、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失血、体内叶酸和蛋白质缺乏、血中存在抑制血细胞生成的物质以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临床表现
(2)血液系统表现:
出血倾向:常表现为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倾向及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聚集及粘附能力下降以及凝血因子减少等有关。
白细胞异常:部分病人可有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和杀菌的能力减弱,因而易发生感染,透析后可改善
临床表现
(3)神经、肌肉系统表现:神经系统异常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称为尿毒症脑病,早期表现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后期可出现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昏迷等。
外周神经系统的变化多见于晚期的病人,可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深反射消失。终末期尿毒症病人常可出现肌无力和肌肉萎缩等。
临床表现
(4)皮肤表现:畅游皮肤瘙痒,面色深而萎黄,轻度浮肿,呈“尿毒症”面容、此及贫血、尿素霜的沉积有关。
(5)肾性骨营养不良:简称肾性骨病,可出现纤维性骨炎,尿毒症骨软化,骨质疏松症和骨硬化症,但有症状者少见,早期诊断主要靠骨活组织检查。肾性骨病的发生及活性维生素D3不足,继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有关。
临床表现
(6)内分泌失调:肾衰出现多种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空腹血胰岛素、肾素、泌乳
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教学查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