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与高等农业教育通向农村的论文.doc论析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与高等农业教育通向农村的论文论文关键词:乡村教育运动;高等农业教育;农村论文摘要:从历史的视角,探索在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中高等农业教育的兴盛与改革、知识分子走向农村与农村建设结合等教育实践,以期对当代高等农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启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曾经兴起过一场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大规模乡村教育和建设试验,形成了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乡村教育与建设运动。在乡村教育实践中,各高等农业院校和众多博士纷纷走向农村,以农业教育、农业科技推广为基础,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教育与建设试验。如北京大学农学院的罗道庄乡村建设试验区,金陵大学农学院的乌江试验推广区等,在农村先后设立的乡村教育与建设实验区有 193 处。通过连续多年的乡村教育建设试验,积累了通过教育和科技改造乡村、建设乡村的宝贵经验,而且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这一运动持续十余年之久,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仍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而且高等农业院校责无旁贷。 2006 年 12 月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及全国农林院校在河北农业大学召开“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座谈会,进一步明确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向和社会服务职责,坚持走“太行山道路”,使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中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为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现实启示。. 一、乡村教育运动促进了高等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业学科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教育必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体现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为适应乡村教育运动的需要,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农村教育或建设学院,有些综合性大学还设置了为农村培养人才的涉农学科。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成立的乡村教育学院有河南村治学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安徽农村合作研究训练院、河北定县中华平民教育总会专科学校、上海农村服务专修科等多所,这些学校都带有农业教育或农村教育的内容,聘请农科大学的教师前去任教。一批学校增设了涉农专业或农业学院增设了服务农村的学科。 1933 年后,教育部曾指定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分别办理农艺、园艺、机械等职业师资科,如 1939 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奉命令举办园艺职业师资科;1934 年燕京大学正式成立农村建设科, 193 0 年成立的江苏教育学院附设了农事教育专修科。一些大学还设置了农业教育系。如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福建协和大学农业教育系、国立青岛大学教育学院乡村教育系、湖北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等,根据教育部 1939 年的规定, 一些大学设立的与农业培训有关的农业专修科、乡村教育科等统一改为农业教育系。农业教育系中开设了乡村社会学、农业合作、农村教育概论、农业推广学等贴近农村实际的课程。在乡村教育运动的影响下,加之教育行政力量的推动,许多教育家关注农村教育和建设问题,创办了一批农村教育学院,综合大学增设了农业教育学科,使得近代农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涉农学校、涉农学科快速增加,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快、更有效地为农村服务的教育培训形式,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教育、乡村教育人才。二、乡村教育运动带动了知识分子走向农村乡村教育运动的
论析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与高等农业教育通向农村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