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一、概述进入 21 世纪,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 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 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 21 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2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 指导思想(1)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 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 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 使它既有视觉效果, 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 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 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 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3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培养情操、追求真理的场所, 环境设计应是校园精神的着力体现。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 从功能上讲, 这里是一个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在学院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指导下,依托校园自然及人文环境,充分利用现状,以植物造景为主, 提高绿地率和功能作用, 在丰富校园季相景观和总体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休闭环境。景观力求做到造型新颖活泼, 为环境增色。作为校园总体环境的一部分, 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 其功能的实效性亦值得关注。从资料上显示, 国内外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 高等院的校园环境都具备三个主要功能: 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 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因此, 设计时在平面布局上就应注重分析这些因素, 立足实际, 以人为本, 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2 )注重立意,突出环境感染力“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常追求“神 4 仪在心, 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 景为情造”。校园是育人的地方, 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 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 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 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 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 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 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 使广大师生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3) 简洁明快,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 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易简不易繁, 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 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 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应注意体现时代特征, 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4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性这一原则包含两层含义: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地形, 尽量使用本地树种, 力求突出有一定的特色性。为了达到这一点, 在设计时, 一是从整个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大的环境分析,充分重视体现校园文化因素, 5 让远处能看到本绿化地段的人一目了然;二是从小环境分析, 充分了解本绿化地段紧临的空间环境, 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5) 以绿为主, 突出景观美, 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师生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离不开绿化,尤其是合理的配置,但要强调的是, 校园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