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石钟山记教案一等奖 [《石钟山记》教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钟山记教案一等奖 [《石钟山记》教案]
篇一: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1、驾驭"函胡/莫/识"等通假字;驾驭"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驾驭“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石钟山记教案一等奖 [《石钟山记》教案]
篇一: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1、驾驭"函胡/莫/识"等通假字;驾驭"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驾驭“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驾驭推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驾驭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思索、理解“二疑”、“三笑”“一旨”,从而抓住全文的纲。
教学时数及教学时间:
2课时2014年1月19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悠悠的三月风又绿了江南,正是春游的大好季节。不过,限于条件(时间及经济承受力),我们不行能亲自去领会祖国全部的名山大川,但值得庆幸的是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诗人作家为我们写下了很多不朽的美丽文字,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来领会。
二、文体学问:(10分钟)
1、考察性的游记
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闻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概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三、整体感知(45分钟)
⒈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由朗读,订正读音
⒊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⒋质疑解难
⒌特别文言现象归纳
⒍思索:本文三段分别写什么内容?结构有何特色?
明确:争论(1)――记叙(2)――争论(3)
↓ ↓ ↓
质疑――――解疑――――感想
(一)、分析第一段(质疑)
⒈齐读,思索
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作者为什么对二人的说法提出质疑?
明确:
⒉探讨
对两说的分别怀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为什么?
明确:①对郦说:客观记叙,没有轻率的推断其是非
②对李说:强调对其说法的否定
(二)、析其次段(解疑)
⒈苏轼对两人的观点都持“疑”,那么,“中华千古奇音第一山”的石钟山究竟是因为什么命名的呢?苏轼是用什么手段来解“疑”的呢?
明确:实地考察
⒉苏轼的实地考察分几个阶段?
明确:
白天:寺僧演示――“笑”(嘲讽)
暮夜:夜泊绝壁――“笑”(自得)
⒊夜游石钟山,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 栖鹘――干脆绘声 阴森可怖-→烘托亲身探访的不易
鹳鹤――比方拟声
②“士大夫终不愿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⒋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
明确:
⒌这一段有两处写到作者的“笑”,这两次“笑”表达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石钟山记教案一等奖 [《石钟山记》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思密达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