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宿营理论
内部资料 高寒山地步卒连行军与宿营 理论
(教
案)
适用对象: :
编写单位:其次作战指挥教研室
二〇〇九年二月
教
学
提
要 课
目:
高寒山地步卒连行军与宿营 目
(1)行军警戒得实施方法与要求 行军警戒得方法,应当依据上级指示、分队担负得任务与敌情敏捷确定。担当前方尖兵时,应当根据规定得距离在行军队形之前掩护本队开进,必要时或者依据上级指示,以部分兵力占据与限制要点进行掩护,待本队通过后归建。担当后方尖兵时,照实施停留掩护,应当在上级指定得位置,构筑警戒阵地实施警戒,完成任务后一次或者交替掩护回撤;照实施移动掩护,应当在本队后
得适当距离跟进,须要时或者依据上级指示逐次占据阵地,掩护主力行军。担当侧方尖兵时,照实施停留掩护,应当根据规定得时间到达指定地区,快速占据与限制若干个要点组织掩护,待本队通过后归建;照实施移动掩护,通常根据前方尖兵得行动要领,在本队得翼侧沿平行路途,以逐次跃进、逐点占据阵地得方法掩护主力行军。
分队担当行军警戒任务时,必需保持高度戒备,加强侦察与搜寻,随时做好战斗打算,刚好发觉敌空中或者地面攻击,快速解除敌投放得各种传感器与爆炸性障碍物,保障本队得平安。
(2)行军警戒派出得距离 分队担当前(后、侧)方尖兵时,其任务、派出单位、距派出单位本队得距离: 连(排)担当前(后)方尖兵时,通常由营派出,、地形、道路与气象状况而定。摩托化行军时,通常昼间为 8~12千米,夜间为 4~5 千米;徒步行军时,通常昼间为 2~3 千米,夜间为1~2 千米。连(排)担当侧方尖兵时,距本队得距离通常昼间为3~4千米,夜间为 1~2千米。
前方尖兵班,通常由前方尖兵连或者排派出。派出距离,摩托化行军时,通常昼间为 2~4 千米,夜间为 l~2 千米;徒步行军时,通常昼间为 0、5~0。7千米,夜间为 0、2~ 千米. (3)行军警戒得队形编成 尖兵连行进队形得编成,依据敌情、任务、地形、道路预定。做到三便于即:便于行进与快速绽开;便于与敌坦克、装甲战车、攻击直升机作斗争;便于指挥与协同。
行军警戒得队形编成,应当依据敌情威逼程度确定。连(排)担当前方尖兵与移动掩护得侧方尖兵时,行进序列通常为:前方尖兵分队,指挥视察所,步卒分队,火器分队,步卒分队。连(排)担当移动掩护得后方尖兵时,通常根据步卒分队,加强得专业分队,火器分队,指挥视察所,步卒分队,,前(后、侧)方尖兵班通常根据搜寻组、班长、火箭
筒、机枪、搜寻组得依次行进。搜寻组通常由 3~4 人组成,搜寻组与班长得距离应当能保持目视联络,昼间为200~300 米,夜间约 100 米。
(二)行军组织 分队指挥员受领任务后,在理解上级意图与本分队任务得基础上,应快速召集所属与配属分队指挥员传达任务,分析推断状况,确定行军方案,按时完成行警戒打算工作. 1、确定行军方案 在行军中要想及早发觉敌之行动,遇到状况镇静冷静,必需周密制定行军(行动)方案。正确得行军方案依靠于对状况精确得推断,必需重视对各种状况得分析与推断。
(1)精确推断各种状况 推断状况得主要内容就是:敌情、地形、我情、天候。
敌情:主要判明敌之活动地区、兵力及活动规律,与我可能接触得时间与地点。敌情状况主要就是通过上级得通报,友邻供应与依据敌作战特点分析及侦察、监听等获得。
地形:主要判明行军道路沿途地形、道路、桥梁、居民地、河流等特点及对行动得影响,判明可能与敌接触地区得地形态况对我双方战斗得影响。地形状况主要通过对地图、沙盘等分析获得. 我情:我情主要判明所属及配属分队得军政素养、车辆、物资器材等保障状况;判明战斗中上级可能赐予得支援,友邻及地方武装活动状况及对本分队完成任务得影响。
天候:天候主要分析雨、雾、风、沙、冰雪对我完成任务得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探讨,应得出如下结论:一就是我与敌可能接触得地区;二就是行军队形得编成;三就是各分队在各种状况下得行动;四就是针对地形、天候影响应实行得措施。
(2)确定行军方案 指挥员在仔细分析推断状况得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时间许可时)制定出行军方案,方案得内容包括:
①行军路途、行军序列; ②各排与配属分队得任务; ③尖兵班得编成、任务、警戒及搜寻得方法; ④行军途中可能遇到得状况及处置方案; ⑤各种保障措施等 2、下达行军吩咐,进行政治动员 行军方案确定以后,指挥员应向所属与配属分队下达行军吩咐。下达行军吩咐得时机与方法:一就是在行军前向各级指挥员或全连(排)人员集中下达;若时间紧迫时,可在明确尖兵班得编成、连行军序列与路途后,马上按上级规定得路途、时间
行军宿营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