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特色民居——广州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渐形成。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西关大屋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后来又扩展到西关的其他地区,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199 3 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 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厅与厅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最后为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品,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游憩观赏。庭院后部为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下图是西关大屋的布局图,从其布局来看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结构独特,利于通风,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且在风水学上也有吸纳有利于屋主的先天之气之意。西关大屋对风水格局很讲究,典型的西关大门一般左上位奉有天官神位,左下角供奉门口土地神,天官主赐福,土地以驱邪,借此以避凶趋吉、保合家之平安。这布局也体现了人们的家族等级观念和以中轴线为对称线的传统布局观念。 2 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与竹筒屋相同,外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中为趟栊、内为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 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 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下图是西关大屋最具特色的是趟栊门,此门乍看像一个大的木框,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圆木数目须是单数,不能双数,因为在粤语中“双”和“丧”同音,有不详之意。 3 门厅(门官厅)中设天宫和土地神仕,其后有中门四扇,平时不开,只有乘轿贵客来访才开,以示隆重迎接。仅留左右两门出入,使路人看不见门内情景。轿厅是供乘轿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轿之所。下图是西关大屋的门厅,入神厅,中堂之位一般设有神案,案上奉着福、禄、寿三星和祖先牌位,一为求庇佑,二为尽孝义;而神案之下通常会摆放一张黄色的大理石砖,因为黄五行属土,土能生金,砖上设五方五土神位,寓意将东南西北中五方位龙脉之气聚于中位,以兴旺家宅、保财运亨通。室内装修讲究,陈设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大厅是大屋的
西关大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