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1
寒月之初,有幸随 xx 党校秋季培训班赴山东临沂,追寻革命印记,感悟红色精神。
两千里跋涉,百小时研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情境生动展现眼前: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 名胡服, 带领百余名干部从苏北
阜宁单家港出发,途中穿越日、伪、顽数道封锁和陇海铁路,于
4 月
初到达山东临沭县朱樊村,入住 115 师师部。 7 月下旬,又带领 18 名随员化装成老百姓,由特工便衣队护送,离开山东奔赴延安。面对党组织安排的艰巨任务,刘少奇同志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不讲条件,勇挑重担,深入敌后,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的革命担当,如他所言“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挺起腰杆前进。”
学习他深入调研的踏实作风。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尽快摸清情况,刘少奇实地走访部队、村庄,了解基层反映;与山东党政军
主要负责人分别谈话,认真听取其工作汇报;查阅档案文件,掌握一手资料。通过深入调研,基本上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初步形成解决山东问题的大体思路。 但他没有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按照组织原则,召开会议,引导大家通过充分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老一辈革命家在复杂形势面前高超的驾驭能力、 踏实地工作作风, 是最值得我们传承和践行的。
学习他维护团结的政治自觉。刘少奇同志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高度重视党的团结, 竭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山东根据地早期因同时存在山东分局、 一一五师、山东纵队三个领导机关,时任领导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 1942 年 2 月 4 日,毛泽东在致刘少奇的电文中指出:“朱(瑞)、罗(荣桓)相互不满,发生争论为时已久,中央未予解决。朱的毛病在浮。你经山东时请加考察,予
以解决。”中央书记处 3 月 3 日致刘少奇的电报中要求 “罗与黎(玉)的关系,请你设法调整”。到达山东后,刘少奇坚持实事求是,在向
中央写的报告中指出:“山东分局主要负责同志应对在执行中央政策、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和锄奸政策等方面负有领导不力的责任。”在刘少奇的耐心劝说下,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山东班子的团结问题有了改善。 5 月 4 日,朱、陈、罗、黎四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做了深刻的检查,提出了整改的措施。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班子团结是关键。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来设定和处理,不能缺位错位、本末倒置。
学习他学思结合的优良学风。 刘少奇召集山东党政军连续作了 《群众
运动问题》《党内斗争问题》《思想方法》《关于山东工作》《中国
革命的实践与策略》《改造政权问题》《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关
于财政粮食问题》等 8 个主题报告,对如何以群众运动为中心,建设
根据地作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述, 使山东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一次系
统的、深刻的、 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推动党员和干部
改造思想和改进作风起到了重要作
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422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