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工作研究: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区域空间协同,打造复合型组团式发展格局
要做大做强XX主城区,夯实郑新融合的基础,不仅要强化产业
协同,而且要加强空间协同。
现在大东区区域内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生态用地不足,林地面积和水域面质量”,从土地高效使用、综合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能源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城市设计等方面,提出大东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愿景和要求。
大东区空间协同规划的总体思路就是塑造空间形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提出的“一城三区”空间结构形态,是对历届市委、市政府结合XX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作出的“城市东向发展为主、南向发展为辅”总体战略部署的空间响应,旨在推动XX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形态和增长模式,从团块状、摊大饼式增长向星状、定向式增长转变,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在“一城三区”框架之下,大东区空间布局要通过统筹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城市与乡村的
关系、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地上与地下的关系、
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等六大关系,引导XX东部城市化区域向开放式组
团的空间结构和形态发展,成为指引区域长远发展的空间战略纲领。
大东区空间协同规划的总体空间结构就是结合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用地现状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在376平方公里的大东区核心区总体上按照“六大板块、九个组团”的结构进行空间组织,强化3个区域经济联系轴和4个城市功能联系轴,建设1个城市“副中心”(城市商务中心)和8个组团中心。
加强区域城乡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原则,以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引领,推进大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塑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大东区。
目前,大东区范围内主要的城镇化区域是G107以西、平原路以南的中心城区部分以及XX电源产业园和京港澳高速以东的XX经开区、新东集聚区、延津节能环保园和小店镇、古固寨镇、东屯镇镇区,还有拓展区的孙杏村镇、石婆固镇镇区和柳庄乡、榆林乡、胙城乡3个集镇,其他区域仍为农村地区。
大东区核心区内的人口包括居住在核心区内的就业人口、寄住人口和乡村居住人口。2015年,,按城镇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
%(%)。按城镇化发展目标,到2030年,大东区核心区人口将超过132万人,城镇化率要达到85%左右。其中,就业人口约91万人,寄住人口约14万人,乡村居住人口约27万人。
加强城乡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路径:一是加快组团式发展。推动大东区核心区内9个组团成为主导产业突出、配套设施完善、产城融合、生态良好、宜居宜业且与主城及其他组团协同发展的有机体。在突出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组团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组团的作用,与我市主城区形成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解决现代大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在引导各个组团有序增长、协同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组团间的分隔带和生态廊道建设,划定生态控制红线,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绿水青田,保障整个城市生命系统的安全和健康。二是建设若干特色小镇。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稳步

工作研究: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