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及快速血糖监测仪的使用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整理课件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方案
项目
复查时间
血压、脉搏、体重及腰围
每月测一次,必要时每周测一次
尿常规(尿糖、尿蛋了帮助患者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整理课件
如何安排血糖监测的频率(一)
血糖未达标(治疗开始时)
非胰岛素治疗: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降糖药:每周3天,每天5-7次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每天5-7次
基础胰岛素:每周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一次,复诊前一天五点法血糖.
预混胰岛素:每周测3天的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一次,复诊前一天五点法血糖.
整理课件
如何安排血糖监测的频率(二)
血糖已达标
非胰岛素治疗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每周测5-7次血糖
口服降糖药:每周3天,每天两次,按照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进行配对监测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每天测2-4次血糖
基础胰岛素:每周测3次血糖(空腹、早餐后、晚餐后)每月复诊一次,复诊前一天测5点血糖
预混胰岛素:每周测3次血糖(空腹、晚餐前、晚餐后)每月复诊一次,复诊前一天测5点血糖
整理课件
需增加血糖监测频率的情况
更改治疗
: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驱车前测血糖,也可以算是很好的习惯
整理课件
需增加血糖监测频率的情况
进食改变
尝试新的食物后
改变就餐方式(如外出就餐)
按照以前的方式就餐,但是出现了头晕、心慌等症状
没有按时、按量就餐或漏餐
比平时进食过多的食物
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数量或种类,使血糖重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整理课件
需增加血糖监测频率的情况
特殊情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血糖检测的频率是1-2小时监测一次
伴有其他急性疾病或应激状态时(如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脑中风、创伤、大手术等等),血糖波动可能很大,有时也需要1-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
整理课件
血糖监测为何要“全天候”
理想的血糖控制应是全天候的
单测某一时点的血糖,只能反映那个时点的血糖水平,而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
自测血压
自测体重
自测血糖
整理课件
王先生监测血糖的故事(1)
王先生得了糖尿病后,隔三差五就自测一下晨起空腹血糖,每次结果都基本正常,自认为病情控制得不错。
但最近他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的症状反复出现,且有下肢麻木感、视物模糊的现象。于是他到医院检查,化验结果空腹血糖大致正常,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自测血压
自测体重
自测血糖
整理课件
王先生监测血糖的故事(2)
你平时测餐后血糖高不高?
我平常主要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只是偶尔测过几次,虽发现升高,我觉得餐后血糖比餐前高是正常的,所以就没太在意。
自测血压
自测体重
自测血糖
整理课件
王先生监测血糖的故事(3)
餐后血糖比餐前高出一定界限,就是不正常了。检测餐后血糖非常重要,如餐后血糖升高不被重视,时间一长,也会出现并发症。
怪不得我最近的情况不太好,今后应该注意什么呢?
自测血压
自测体重
自测血糖
整理课件
王先生监测血糖的故事(4)
理想的血糖控制应是全天候的,现在惯常的做法是:隔一段时间(如半个月)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
包括:三餐前(包括早晨空腹)各1次,三餐后(从吃第一口饭算起)2小时各测1次,必要时加测临睡前以及凌晨3点的血糖,全日需测6~8次。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疗效的依据。
我明白了,今后我一定全天候检测血糖
自测血压
自测体重
自测血糖
整理课件
需医院检查的项目
整理课件
尿常规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肝肾功能、血脂情况、心电图
眼部情况(应包括眼底检查)
足(血管搏动、神经病变)
整理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监控血糖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能准确反应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它不受空腹还是餐后检测的影响
自我血糖监测应和糖化血红蛋白相结合
尿微量白蛋白
眼部
足部
糖化血红蛋白
心电图
血脂
肝功能
血糖没达标者,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达标者,每半年测一次
整理课件
尿微量白蛋白--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常为阴性
尿微量白蛋白超过30毫克/24小时(或20微克/分钟),提示有早期肾损
糖尿病病情监测及快速血糖监测仪的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