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松”的境界
当今的海上书法篆刻家,其作品真正能让人读后留下深刻
境界 “松”的境界
当今的海上书法篆刻家,其作品真正能让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并为之心动者并不多,有者,也不过三五人而已。而此三五人中,我以为,陆康应当占其一席。 尽管陆康先生早已移籍澳门,但在我的眼里,他的作品仍旧保持了特别浓郁的海派之风,这当然和他的渊源家学以及早年那么多海派书画大师的亲炙与熏陶是分不开的。一个人有幸随从于大师之间,技艺上的提高还算其次,而性情上的熏陶和培育那么尤为明显。因此,在谈作品之前,倒不妨先从人的性情谈起。说起金石书法家陆康先生的性情,就我的交往而言,首先,我感觉他是一个大器而率真的艺术家。他的大器出于他豁达、大度的性格,这个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好像也能窥见一斑;他的率真又表达在他交游中放松、真诚的一面。我感觉陆康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始终能把握好“松”的分寸。搞创作的人应当知道,当我们的艺术进入了必须阶段时,“松”其实就是一种境界。因为,惊慌是出不了艺术的。 陆康的书法篆刻,成名甚早。出身书香门第的他,自小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学艺环境,祖父乃中国近代国学大家、南社巨子陆澹安先生。在祖父的亲授下,他六岁始学古文辞,八岁即执笔临池。由于父祖的交游,陆康还有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少年时即游学于丰子恺、刘海粟、谢之光、唐云、钱瘦铁诸大师之间,并拜闻名印学大家陈巨来先生为师。陈先生的印章以雍容华贵、精严工整的风格独步印坛,有“天下元朱第一人”之誉。陆康16岁始立雪“陈”门,规规则矩地从《十钟山房印举》入手,临摹了秦汉古印300余方,打下了深厚而扎实的艺术功底。完全可以这样说,对先生那工稳规则一路的印章,假设只是从外在形态上看,他已能特别娴熟地驾驭了。但是,作为一名终究要独立门户,独开面目的艺术家来说,仅仅在教师的影子下亦步亦趋,明显是不够的。陆康对此有特别醒悟的意识,所谓“师其意不师其迹”,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印章一改先生的那种规则整饬的元朱文风格,代之以跌宕奔放、潇洒不羁的印风,章法上求疏阔,刀法上求生辣,在传统中求改变,运匠心,出新意。 在经过了多年的奔放印风之后,近年的陆康又拿出了“看家功夫”,刻起了工整一路的元朱文了。这使我想起了古人参禅时所谓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三境界来,随着他阅历的加深和理解的升华,此时此刻回过头来再刻,就完全不是第一阶段的景象了。如今读他的元朱文印,无论线条章法,均显含蓄蕴藉,妩媚而妥当,如同唐诗之质朴,而具宋词之绮丽,配之以绝妙好辞,真惹人有无限的遐思! 一般来说,很多篆刻家的书法,往往于线条章法之中,透露出浓郁的金石气。这一点,陆康的作品也同样具备。他的大篆或甲骨文书法,写得生动而别有新意,丝毫没有那种食古
境界 “松”的境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