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 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 1 个,物体 7 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 2面)。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 1把,回形针 10枚,木块 3块, 实验记录表(教材第 3面)。【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 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 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板书:浮。 2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讨论完成教材第 2面表格的前面 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 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 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0枚,木块 3块,学生实验。 ,概括: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3 :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 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 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 7 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
李家庄学校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