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杏坛》读后感
—-《爱满杏坛》读后感
XX县区特教学校贺胜元
读一本好书,就像给心灵洗澡,最近拜读了李龙如先生主编的《爱满杏坛——奖章里的故事》,书中26位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很多学校还组织了学习征文,开展了专题讨论,教师队伍中形成了阅读《爱满杏坛》一书的热潮.
为巩固学习成果,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XX县区教育工会决定编辑出版了《爱在回响》一书。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干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部分家长和学生,还有《爱满杏坛》书中主人公们,都拿起笔来撰写读后感,为《爱满杏坛》点赞,为娄底的教师点赞,共收到各类来稿近千篇。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道阳担任编委会主任,市教育工会主任李龙如担任该书主篇,市教育工会还邀请部分作家和教育工作者组成编辑小组,对所有来稿进行了认真审读、修改,并评出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篇。许多教师在来稿中不但谈阅读体会,也介绍了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李龙如告诉记者,为本土优秀教师立传,特别是将读后感编辑成书,这在全国工会系统、教育系统都是非常创新的工作方式,《爱在回响》这本书也将成为XX县区广大教师交流学习经验和自身学习体会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读本。
据了解,《爱在回响》收录了《爱满杏坛》一书的读后感100余篇和数十条读后感选段,近20万字。XX县区委正厅级干部肖新桃为该书作序。
第三篇:读《爱满杏坛》有感(模版)读《爱满杏坛》有感
值第30个教师来临之际,带着“我是一名教师”的心里,认真地细读了《爱满杏坛》一书,看着一个个奖章中人物,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书中26名教师,26个家庭,他们的可爱,可敬。在当今观念多元化、追求利益的大潮里,他们教师坚守三尺讲台,不为名,不为利,为办满意教育,为建全面小康,为复兴伟大的中国梦在充当脊梁,顺着习总提出的:“深学、细照、笃行”路在不断前进,同时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优秀教师五种精神中的“四”。
一、不计得失的精神
多元化的社会,,是一种不计得失,甚至舍已为人的事业,书中有我最敬佩的教师,他们坚守教师阵地不动摇,坚守优良师德不变心。尤其在目前绩效工资实施,作风整顿的前景下,人人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前提下,让我有幸看到这本书,恍觉一股春风,让我感觉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和职责——-教书育人,不计得失。
二、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师的内涵在于以身作则。要教好学生育好人,自身就要有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认真学习,不断学习的精神。常言讲给“学生一滴水,自身就要有一桶水"。身残志坚的王寿山老师用他几十年的教书育人的生涯教育了我;李小燕老师也用她,40年教书生涯,40年的班主任生涯告诉了我这份职业在于拼搏,不断地拼搏,只有不断这样不甘人后,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三、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是这是全国模范教师王道根的育人理念;XX省“十大师德标兵”之一的易建中老师在结婚的那一天仍然呆在讲台上,一句简单的话“我不能丢下我的孩子”。多么平凡的一句话。道出了每一
《爱满杏坛》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