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练笔实施方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务川自治县第三小学“小学阅读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现今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仍然是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 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 要么东拉西扯, 白话连篇; 要么是《作文选》翻版, 尽是套路套话, 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然而, 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练笔不适时机或流于形式,或蜻蜓点水, 没有挖掘到适合小练笔的时机,把握好小练笔的序、量、度的问题,导致收效不大。且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是从教师的“教”出发,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确定某课书的小练笔,学生奉命而作,结果往往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干涩寡味,使学生思想僵化,个性泯灭。小练笔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校选定了《小学阅读教学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 、核心概念界定 1 (1) 阅读课堂: 阅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渠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 小练笔: 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 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3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教学活动和达到教学效果的程度。阅读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 就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 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 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2 )指导性理论《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 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观察角度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

小练笔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