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书
用北京54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依据交通部发布《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JTG B01 —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等标准进 行施工图设计。
、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最后确定本路线线位。在 路线布设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主要连接XXX与大庄高速公路,并且与海皮线鹤大线相交。是该地 区路网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
、充分结合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路线与xxx产业示范区紧密结合, 拉动沿线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发展。
、线形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地貌,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 恰当的掌握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线形组合,尽量提高线形标准,满足司乘人 员视觉及心理舒适的要求。
、在布线中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配合,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少 占基本农田,少拆迁,多利用荒地及旧路,以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路线起点为xxxK34 + 100,途径xxx产业示范区、大庄高速公路、终点xxx。 一级公路全长7. 17公里,二级公路全长4. 02公里。
一级公路段:路线起点与xxx交叉,由北向南布设。在K1+616处跨大沙河, 跨河后一直向南。在K6+020处xxx相交,终到xxx。
根据外业测量调查进行纵断面设计。
路线设计标高为路面中心高程
水田路段为避免路基毛细水上升对公路的危害, 米;旱田路段内为减少占地,;在与二级路交叉 段(瓦小线),鹤大线,控制原有路面标高,利用原有路基。
3安全设施
3. 1路面标线
路面标线按四车道布置,标线采用热融反光漆,
面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将设计弯沉值和 弯拉应力均作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的“路面 分析与设计系统-VI. 3 ”专用程序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同时对沥青面层、半刚性 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
7. 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路基的土组、稠度查得砂性土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为35MPa,确定土 基回弹模量的设计值为E0 = 35MPa,路面施工前需要进行检测,如E0值小于35MPa 时,必须对路基进行处理,使其E0N35MPa。
7. 3路面结构厚度及设计弯沉
一级路部分行车道路面结构厚度为59厘米即:
4厘米细粒式粗型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C )。
5厘米中粒式粗型沥青混凝土(AC-20C)。
16厘米5%厂拌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
16厘米5%厂拌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
18厘米4%厂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路面竣工时的整体刚度,以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在BZZ-100标准轴
载作用下,
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的代表值Lr评定。
1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5. 6 (0. 01mm)
2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8. 5 (0. 01mm)
3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2. 4 (0. 01mm)
4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57. 5 (0. 01mm)
第5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149. 7 (0. Olnim)
第6层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331. 5 (0. Olnim)
7. 4路面材料
4. 7. 4. 1未筛分碎石 风化岩等粗粒料作为路基填料,并分层填筑达到压实度,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 30厘米。还应保证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0厘米,路堤填筑最大粒径小于15 厘米。严禁使用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含量超标的土 填筑路基。
(1)最大粒径(5厘米)
z5%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压实度及填料最大粒径的要求
类别
路面底面以
下深度(米)
填料最小强度
(CBR) (%)
压实度 (%)
填料最大粒径
(厘米)
填方
路床
0-
6
398
>10
0. 3-0. 8
4
》97
>10
零填及 挖方路床
0-
6
》98
>10
0. 3-0. 8
4
》97
>10
上路堤
0. 8-
3
395
>15
下路堤
2
》93
》15
注:表列压实度系按《公路土工实验规程》(JTJ 051)中重型击实试验法 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4. 5路基防护
填方高度大于6m及土质挖方大于3m路段,路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池塘 路段采用抛石及填筑石渣方式进行处理。
4. 6路基排水
全线采用集中排水方式。边沟采用梯形边沟,,, 内侧
公路一级路-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