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演示文稿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第一页,共七十六页。
feng生物与环境
第二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的性质及其生态意义
1)太部太阳辐射中,红外光约占50-60%,紫外光占1%,其余为可见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范围是380-760nm之间。
第十四页,共七十六页。
*
光质的生态作用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蓝紫光:430~450nm 红光:640~660nm
不同光质的作用
蓝紫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红光:促进糖的合成
青光、蓝紫光和紫外线等短波光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
紫外线能杀菌,对生物体造成损伤,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红外线是地表的基本热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有决定性作用
第十五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光质在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可见光:蓝紫光与青光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植物矮小;青蓝紫光引起植物向光性的敏感,促进花青素形成。蓝光还能激活光合作用中同化CO2的酶类。
不可见光:紫外线抑制植物体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茎的伸长;紫外线还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的敏感和促进花青素形成。高山植物特征:茎干短矮、叶面缩小、毛茸发达、叶绿素增加,茎叶富含花青素、花色鲜艳。
第十六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藏红花
第十七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可见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生理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40-50%。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蓝紫光(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
生理无效辐射:绿光(绿叶反射和透射,很少被利用)。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如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对产量的影响:紫色薄膜对茄子增产;蓝色薄膜对草霉增产,但对洋葱不利;红光促进甜瓜发育和果实成熟,提高果肉糖分和维生素含量。
第十八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植物工厂”它们能够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生产外观完美的莴苣以及绿叶蔬菜 。
第十九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可见光对动物的影响:
体色变化:如蛱蝶光照下体色变淡,黑暗中呈暗色;
色觉: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发达,另一些则完全没有色觉。
不可见光对动物的影响:
紫外光:昆虫趋光、草履虫避光;杀菌;高山动物体色暗。
第二十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4 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1)昼夜节律:大多数生物活动表现出昼夜节律,即24h循环一次的现象。
光合作用以3-磷酸甘油酸为最初产物的反应途径称为C3途径。
光合作用中以草酰乙酸为最初产物的途径,称为C4途径。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2)光周期现象
纬度
0
10
20
30
40
50
60
65
最长日
最短日
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最长日与最短日时间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美国Garner(加纳尔)等人(1920)发现明相暗相的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植物光周期现象— 对繁殖(开花)的影响:区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long day plants):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如小麦、油菜、菠菜等。
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s):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如苍耳、水稻、菊花、牵牛花、大豆等。
中日性植物(day intermediate plant):要求昼夜长短接近于相等时才开花植物。。
日中性植物(day neutral plant):只要其他条件适合,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如黄瓜、番茄。
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六页。
*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
*
植物日照长短对植物引种的意义:
引种时应注意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需要:了解该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日照长度的季节变化,以及该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和敏感程度,才不致使引种工作失败。
一般而言:
短日照植物:a 由南方向北方引种时,往往出现营养生长期延长、发育推迟
生物与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