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爱好是贪吗?
我们经常说:“老师讲课要提高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先把兴趣这个名词的内涵搞清楚,到底什么叫兴趣?兴趣都包含一些什么意义和范畴?
心理学里的概念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些体育迷,一谈起体育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体育比赛便想一睹为快,对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特别迷恋,这就是对体育有兴趣。一些老京剧票友们,总喜欢谈京剧、看京剧,一遇京剧就来劲,这就是对京剧有兴趣。中华奇石馆馆长介绍:“打锣卖糖,各爱各行”,就是说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引自心理学概念)看了这段现代人的文章,好像只要一个人有了兴趣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好像是兴趣是人做好任何事的根源,好像是工作遇到了困难,只要有兴趣就能帮你克服困难,并能获得最大成就?还能体验成功的愉悦?
现代人写的教科书里似是而非的解释,真的能把人搞得昏头昏脑、无所适从。如果我们无古人经典的标准,就不可能把这件事认知清楚。我们现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兴趣是一个人的偏好,您认同吗?体育迷偏好体育,对吧?;京剧迷偏好京剧,对吧?;收藏奇石的人,偏好奇石,对吧?。众人都有偏好,也就是我们看到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事实偏好就可以解释为贪,凡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解释为贪。再说兴趣是怎么来的?是靠外界刺激来的,并不是发自自己的内心出来的东西。不管你有什么兴趣,当外界刺激完了后你的快乐感就没了,空虚就出来了。再例如:你很喜欢跳舞,也就是对跳舞很有兴趣,你抱着女孩子跳十分钟,感觉快乐,是吧?让你连续跳三个小时还快乐吗?跳三天三夜还快乐吗?你就该喊救命了,是吧?所以偏好跳舞那也是贪也是刺激,只能得到暂时的一点点满足。所以兴趣是偏好也就是贪。贪嗔痴慢疑见,贪是六种精神毒素之首啊。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你也贪啊,你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哦,对吗?不对啊!什么叫贪?自己的偏好是为了自己的满足,为了自己欲望的满足,不是为了天下大众,那才是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我自己的兴趣吗?不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偏好吗?不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刺激吗?如果是,就是贪!如果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出名,为了得到什么好处,就是贪!如果你是真心为了天下大众觉悟,那就不是贪,做老师一心只为了利益学生不求任何回报,那就不是贪,贪与不贪关键在自己的一念之心,真心为天下大众开悟;真心为了学生走向正确人生道路,你就会有无穷的动力,支持你做下去,不厌其烦的去传播,百折不挠的去传播,这不是有了兴趣能做到的,这是责任心这是真心,而且没有烦恼,只有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帮助别
兴趣也是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